「父母擔心我畢業後沒工作,當年幫我準備好後路--回家賣麵。」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的洪仲清坦言,在求學的年代中,還沒有臨床心理師的職位,會選擇這個系所,只因為有趣。不過,台大心理學研究所畢業後,義無反顧地投入臨床心理師這一行!

「當年與一個孩子的短暫相處,讓我更堅定未來方向。那孩子原本不太願意理會我,有次牽著他的手,走在椰林大道上,一剎那我有種被信任的感覺,那是從沒有過的感受。」洪仲清覺得真的能發揮專業做一點事。

家庭關係是一輩子的親密課題,要如何學習?「我們常常把最美好的一面給外人,卻把最不好的語氣與各方面,展現在家人面前。」在家庭相處上,該如何拿捏分寸?洪仲清認為,「我們對家庭有個理想的印象:家門前有小河、後面有山坡,大家見面每天都笑嘻嘻並互相擁抱,實際上能做到的實在太少數,沒有人可以拿這個標準要求每一個家庭。」

他常常提醒,不要將自己當聖人看待,或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,否則容易因為達不到高標準而飽受挫折,「我們能愛自己,才能辨識別人對我們的愛,才知道別人對我們的批評指教,是來自於在乎與不捨;要與人友善連結,首先還是得照顧自己的內心。」

洪仲清也認為,如果心中對自己與家人的標準太高,心裡就會不自然,也就很難和平共處,「當我們接納了現狀,改變才會開始。」

當理解愈深,諒解就會出現,「責怪對方千百遍是無法讓自己心情平靜的,唯有理解才能讓心情平靜下來,也才能諒解對方。」

保有赤子之心是一件幸福的事。洪仲清看過一些可愛的老人,即使年紀長了,臉上滿是皺紋,卻能像小孩般,因為一些小事或小發現而感到開心,雖然是老人家,他們沒有壓抑赤子之心,沒有用年紀、身分限制自己。

「保有赤子之心能帶來許多歡樂,然而,偶爾學會遺忘,也是一件好事。」洪仲清笑說,自己年輕時記憶力非常好,哪一個人曾經說過哪一段話,總能字字句句銘記在心;但是,這樣人人稱羨的好記憶力,卻一度令他痛苦萬分,當對方說謊時,卻又要裝作不知道,實在是一種折磨。

「遺忘」的另一種類似說法就是「放下」,但大多數人做不到放下。「如果真的放不下,那就好好的『提起』吧!就是提起其他更重要的事,不要糾結在原來的事物上,世界上有許多美好的事物,只是我們沒有發現。」

洪仲清更深信愛自己的力量,只要一點點就足夠。我們對自己感恩,也感恩別人為我們做的事,如此才會明白,「掌控」的背後,隱藏著操心與期待安好的貼心。

洪仲清最期待,在愛別人之前,更應該學會愛自己,「因為每一個人的存在,都是獨一無二而且特別的。」

 

●本文摘自【靜思書軒心靈講座】- 愛自己的溫柔練習


請加入 LINE@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!
 https://goo.gl/pXio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