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年記憶 純真年代 

1937 年春天,證嚴法師出生在台灣中部的小鎮清水,俗家姓王,父母親秉性純良慈孝,養育 11 名子女, 上人排行第五, 4 歲的時候,較為富有的叔嬸因為膝下無子,商量過繼 上人作為養女。

  

證嚴上人誕生的年代是台灣被殖民的日據時代,在清水小鎮成長,也在當地就讀小學,有一位玉川春枝老師,非常端莊,形象很好,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,也培養了上人日後對於服裝禮儀的重視,特別是所有的慈濟人,都要有端莊的儀表,「人格成,佛格即成」。

  戰爭時期 初識觀音 

1944 年,二戰盟軍轟炸台灣,證嚴上人也經歷了躲空襲的日子,從此與佛教首次結下深刻的緣分。

「我 7、8 歲時候,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空襲,看到十多架飛機,從頭上飛過,才說完而已,就聽到掃射與炸彈的聲音,從此再也沒有寧靜的日子,聽到警報聲還有緊急敲銅鑼的聲音,就要躲進防空洞去。有天放學回家,看到到處面目全非、死傷遍野,人被炸彈的暴風捲到電線上,實在是血淋淋啊,這種回憶到現在仍是刻骨銘心,因為人禍可怕、戰爭可怕啊!我常常在想,為什麼會走入佛教,應該跟這一幕有關。」

平安逃過一劫的人也很感慨:「觀音媽、媽祖婆怎麼不靈驗,為什麼不把炸彈推到海裡?」 當時一位有智慧的老公公,聽到很多人在埋怨後說:「你們不要埋怨觀世音菩薩不靈驗,觀音媽哭到眼淚已經乾了,現在哭出血來了,因為眾生不受教,我們自己造業,所以觀音媽無奈啊。」

圖:觀音媽的話。(取自花蓮靜思堂銅門,十六幅浮雕敘述證嚴法師出家求道、創立慈濟的經過)
經過了數十年,老人的聲音、態度、表情, 證嚴上人仍歷歷在目。「這種回憶很刻骨銘心,觀音媽很慈悲的教,但我們都不聽,所以他哭了,那時候我就在想,要做一個好人,要做聽話的孩子,在成長過程中,我真的很乖也很孝順。」

  變遷社會 體悟生命 

1952 年,證嚴上人的養母胃出血,孝順的上人發願折壽與茹素,祈求母親快快痊癒。「在那個年代,開刀是一件很危險的事,我在觀世音菩薩前發心立願,只要媽媽不開刀就能好起來,我願意吃齋。每天早晨我也一定親自用麵線、茶油燜雞蛋給媽媽吃,說來也不可思議,媽媽不用開刀了,我從那時候開始茹素到現在,也因為素食的關係,跟佛教愈來愈接近。」

圖:為母求藥。

兩年後( 1954年 ),證嚴上人的二弟罹患腦膜炎,在台中醫院一住八個月, 多數時間由上人照顧,那段時間看盡生、老、病、死,上人極為敬佩醫護人員的濟世工作。這一段經歷,更影響他日後創辦慈濟醫療與教育志業,希望醫護人員培養醫術以外,更能有良好的形象與醫德,醫病醫人也醫心,守護病人的健康,更守護醫病之間交流的愛心。

  少女夢想 修行心願 

隨著年齡漸長,證嚴上人未出家前也曾與三五好友,編織過少女夢想。「我有三個結拜姊妹,當時大家一心要找地方修行,沒想到過了幾年,一個個都出嫁了。為什麼?明明是志同道合?我好像命中註定,就是要走修行這條路,想一想,她們各有家庭,為先生苦、為孩子苦,我比他們幸福多了,我有這麼多貼心的弟子,我沒有被愛恨情仇絆住。」

「在纏如來」,人人心中都有如來的真如本性,人人雖具有,但總是被煩惱纏住,證嚴上人選擇了修行,用心做該做的,是使命也是責任,一天,眾生不淨化,永不休息。

攝影:蕭嘉明

● 觀看更多 ↓↓↓

【證嚴法師菩提心要】 慈濟的故事(一) - 烽火下誕生的慈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