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 年 1 月,台電大潭發電廠放流口發現一隻「昏倒」、受困的大型綠蠵龜,緊急送往海洋大學,由長期研究綠蠵龜的程一駿教授團隊照顧。剛獲救的卡卡有貧血、脫水、低血糖等症狀,非常虛弱,所幸在程教授團隊的細心照護下,終於恢復健康。

由於牠的背長 99 公分,體重 120 多公斤,放在暫時收容的大水桶裡有點卡,海洋大學的同學們給牠取了綽號叫「卡卡」。海洋大學程一駿教授指出,綠蠵龜從卵孵化到成龜的存活率僅約為千分之一。

綠蠵龜(green sea turtle),的主食為海草與大型海藻,葉綠素在體內脂肪累積,導致體色呈現淡濃不等的綠色,因而得名。牠們已瀕臨絕種,全世界僅剩下約 20 萬頭產卵母龜,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瀕危物種。

在台灣周遭海域生活的海龜,有綠蠵龜、赤蠵龜、欖蠵龜、玳瑁,及革龜等 5 種,但上岸產卵的僅有綠蠵龜,在小琉球,綠蠵龜的產卵地,遍布島上每一處沙灘,其中規模最大的,是位於西部蛤板至烏鬼洞一帶的蛤板沙灘,約有一百公尺長。

6.8 平方公里的小琉球,離岸約十公尺的近海中,就約有一百頭海龜長期居住。一般認為,海龜是不斷遷徙的動物,不過卻有不少綠蠵龜在小琉球的珊瑚礁海域生活,雖然小琉球的綠蠵龜也是來來去去,但有一部分不想走了,採取較長時間的定居方式,因為牠們知道這裡的好處。

 

綠蠵龜的成龜因體型碩大、背及腹甲堅硬且游泳速度迅速,因此,除了人類之外,幾乎沒有什麼主要的天敵。
在人為干擾方面,產卵棲地的破壞包括騷擾產卵母龜、不當挖掘龜卵、捕捉小海龜及不當的建設開發、挖取沙灘沙石、岸上燈光設置等都對綠蠵龜的繁殖有巨大影響。

取材自:【發現】島嶼浮生錄-小琉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