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顧五月中旬台灣疫情升級以來,每間醫院都經歷了快速的整備、精實作戰,台北慈院護理長陳淑琴以她負責的外科病房來說,原本四間病房,降載減為三個,以便多出人力與空間支援成專責病房,「我被通知,病人只出不進,意思就是要淨空,準備接招。身為護理長,想說,除了硬體設備,還要瞭解需要哪些物資。」

五月底,確診人數愈來愈多,又趕快再把一間外科病房騰空轉做專責病房,這時還繼續住院的外科病人都屬較嚴重必需在院內治療者,不管由急診入院或門診收治,一定都先經過快篩,是陰性,才能辦住院手續,手術病人也不例外,要快篩陰性才能進手術室。此外,陪病家屬也得出示篩檢證明。

不過淑琴阿長講,即使經過這樣嚴格把關,在病房裡還是發生了一些事:
一個 60 歲婦女,因為腹痛掛急診,醫師診斷是急性膽囊炎,連夜送去手術室。當然她也經過快篩,是陰性,就去開刀了。可是隔了一晚,喘起來了!趕快照X光,結果兩邊肺部浸潤,醫生很緊張,周圍的人也開始擔心,連忙會診感染科醫師,一看,是重症,要轉加護病房!

還有一名 70 歲男性病患,不過是做一般的泌尿道震波碎石術,但做完後也開始呼吸喘,一照X光,肺部浸潤!短時間怎麼進展這麼快?急忙會診胸腔內科醫師,先給他抗生素治療。

就在一陣忙亂下,五月下旬,院方給所有陪病家屬全面快篩,有一個病人的兒子竟然是陽性,因為前面發生了這兩例突然呼吸喘、而且肺部浸潤的個案,大家都很緊張,陳護理長說,還好,還好這名家屬做進一步PCR核酸檢測是陰性,才鬆了口氣。

接下來,淑琴阿長說,院方不只對病人和家屬嚴加把關,也嚴格保護院內同仁的安全,於是規定大家一定要戴髮帽、護目鏡,放假日在宿舍也不要到處走,避免人與人接觸。

護理長非常感恩外科病房三名資深護理師,自願支援專責病房,其他支援快篩,多數則留在原單位,除了繼續照顧那些病況相對嚴重的病人外,還隨時要接變化球。

不在疫情第一線,但緊急代打上陣或支援守備的還有復健科。台中慈院復健科主任蔡森蔚說,此時此刻,復健科門診和每日例行的復健治療都降載了,大家不會沒事做,而是全力支援急診和快篩站,「雖然剛開始面對,多少都有點害怕,有點猶豫,不過大家都非常熱心,配合政策。」

SOP明確,讓二線守備員很快上手,比如快篩完,當場驗出結果,有問題的就直接做進一步PCR核酸檢測,確診陽性,立刻收住院。

在戶外篩檢站,正當烈日下,從一早八點開始,輪班到正午十二點才能稍事休息,「沒辦法喝水,沒辦法上廁所。」蔡主任錄下這樣的畫面,當有人把外科手套脫下時,汗水像水龍頭似的滴出來,全身也是,比洗三溫暖流的汗還要多,「整個手等於泡在水裡好幾個小時。」

每個人都堅守崗位,還多做很多,輪番補位上陣,才能讓防疫守備無漏失。

20210611
撰文:福意
記錄:李如玉

繼續收到好文通知,邀您加入
  大愛行LINE社群  

👉 line.me/ti/g2/w99Ve-qmsUJP9qWUnUc3Hg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