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花蓮慈院內科加護病房,醫務部代主任吳雅汝跟病人合拍了一張相片,看起來大家都很開心,病人氣色也很好,滿臉愉悅,但吳醫師說,他已是大腸直腸癌末期,吃化療藥物五、六年了,效果愈來愈不好。

四十來歲是一個男人盛年時期,家庭、事業正需要他,可想而知他很努力想活下去,奈何已走到癌症治療的盡頭,身體的疼痛加上內心的苦怎不讓人煎熬!「很多沒有辦法完成的事,會造成他的不甘心,對家人也一定有很大的愧疚感。」吳雅汝醫師補充,說這位先生容貌體型都非常好,所以當他需要人照護,對自己的身體無法掌控時,內心承受很大的壓力,「我幾次跟他單獨聊天過程中發現,他對於要去只有自己才能去的那個世界,覺得很孤獨和疑惑。」

身為一個醫師無法完全控制病人的病,也沒辦法把他從死神那裡拉回來,加上面對家屬的遺憾,吳雅汝連帶感受到一股悲涼:「我上班也想下班也想,下了班,就想怎樣可以讓這個病人覺得舒服一點,讓他家人能夠再心安一點。」

所以不只病人苦,醫護人員看著他,也很苦,大家都想辦法鼓勵他,但這又不能造成病人對自己生命有莫名的不確實的憧憬,可又希望他能在有限的時間裡,充分感受身邊的溫暖,病房護理師有的寫信或卡片給他打氣!吳雅汝說,只要你生過病,一定知道這樣的關心可以在身心痛苦時,帶來短暫的快樂,但這種暫時的快樂絕不可能是解藥,「我一直思考,到底怎樣可以幫助病人、幫助我自己,在面對這種苦痛時找到答案。」

這個問題終於在吳雅汝參加讀書會後,從佛陀將入滅前,回答阿難的提問「佛不在,以後弟子該怎麼辦?」找到解答!佛告弟子在他涅槃後要依「四念處」而住: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。

才參加讀書會不久的吳醫師已能體會,「觀身不淨就像剛剛那張照片,大家都漂漂亮亮的,但病人在最後一刻要離開時,肚子因為手術,腹部有非常多傷口,我就想像到是所謂的觀身不淨:我們花了那麼多時間去想我們要穿什麼衣服,飲用什麼樣的食物來保持年輕美貌與體力,但其實身體不過是法的載道器,只要把這件事看清楚,你就知道,不要花這麼多心力去求外在,應該放更多在佛法的安住和求道上。」

四念處中的觀法無我,吳醫師也有些心得,比如她和這位病人前後相處不過一個多月,但過程中看著他非常不舒服,家人不捨,所以自己也隨之經歷好幾次心情上上下下,因此她更加覺得要好好閱讀經典、領會法髓。

「人生的難題永遠都會有,做醫護及早看到人生的苦痛,除了從病人身上知道有些來自生活習慣,更重要的是找出真正解決病痛的方法。」吳雅汝也在這個病人意識似醒非醒之間,試著讓他聽佛法,在沉穩的語調間,讓疼痛迷惘暫離軀殼與腦子。初學佛法的吳醫師已能運用在病榻邊。

20210423 
撰文:福意
記錄:李如玉
美術:江佩樺

繼續收到好文通知,邀您加入
  大愛行LINE社群  

👉 line.me/ti/g2/w99Ve-qmsUJP9qWUnUc3Hg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