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齣十年前的戲,十年後再度搬演仍然叫好叫座,甚至讓人學更多,迴響更熱烈,為什麼?

2011 年初,大愛劇場推出「我愛美金」這檔戲,描述一個屏東農家小女孩力爭上游,如願當上台北市一所國小的級任老師,看她怎樣春風化雨的故事。大愛電視戲劇部副理賈玉華說,十年之間劇中傳達的品德教育價值不變,但媒體傳播方式卻有了極大改變。

當初只在電視播出,但現在多了網路與臉書等互動媒體,更方便了,可以隨時隨地觀賞,還可以按讚、留言、問問題,回饋貼文甚至在網路上迴盪很久,多少年後還是可以搜尋得到。「網路可以跟觀眾做更多交流,最重要的是知道觀眾的感受,不像以前,觀眾打電話到大愛台來,有一個諮詢專線。但其實這種電話也很少,打來的大概問說,哪位演員是誰,哪檔戲什麼時候播。」

賈玉華在即時網路留言上,看到觀眾回饋個人心情,「好像開了一扇窗,有機會了解觀眾在想什麼。」比如我愛美金的一個精華橋段:「我的媽媽惹哭了全班同學」,觸擊人數高達 509 萬人次。

綜合並分析回饋貼文裡提到最多的字眼,賈玉華說,是「媽媽、母親、孩子、我們、家庭」,有觀眾抒發心情說,有媽的孩子真幸福,思念自己的母親;身為母親的則想念孩子;做老師的有感而發,說隔代教養的孩子很難教。「我感受深刻的是,有一些特殊的回覆,把自己的故事也回饋我們:有一個人在慈濟醫院看診,看到電視牆播出,就哭了,想自己的孩子。還有一個人在爸爸往生後遵從遺願,回家照顧媽媽,可是媽媽失智了,母子間多年的積怨、心結,在看到這檔戲時鬆開了。還有一位從小媽媽就跑了,可是他不抱怨,深信有一天可以找回媽媽。」

賈玉華看到這些留言直說感動,一個個如此大的情感缺口,居然看完劇可以正向的與人分享,「哇,這真的是黃金買不到的價值。」

一齣好戲演完後如何發揮長尾效應?戲劇部希望能在網站上跟網友互動,產生或製造新話題,或者運用劇中的經典對白做成有趣或發人省思的圖文,方便下載,在日常生活中廣流傳。

註:李美金老師堅持「挽回一個孩子,就是挽救他的一生」,用管家婆個性把一個個歧途或個性偏激的孩子導引上正途,她獲得 2012 年教育奉獻獎。「我愛美金」 2011 年播出後也深受家長老師的喜愛,媒觀教育基金會以四星半推薦為優質兒少節目。

20201225
撰文:福意
記錄:李如玉 

繼續收到好文通知,邀您加入
  大愛行LINE社群  

👉 line.me/ti/g2/w99Ve-qmsUJP9qWUnUc3Hg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