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了五年住院醫師、十年主治醫師,台中慈院大腸直腸外科方佳偉醫師對自己的醫療專業頗自信,但他坦承,最近在臨床上遇到一些「信心」問題。

他提到最近有一個病人被確診罹患直腸癌,他沒法接受,跳樓自殺,「真正殺死他的,是因為他的自殺,不是惡性腫瘤。」

方佳偉自己這一個月來也先後遇到兩個直腸癌病人,約莫五十幾歲,其中一位今年年初在其他醫院被判定時,醫師建議他電療、化療,腫瘤消掉後再做手術,但他一開始就排斥,去吃健康食品、草藥,所以延宕了半年,因為腫瘤塞住無法排泄,來台中慈院急診,「我幫他做完造口後,他可以吃東西,肚子也消了,營養也慢慢變好了,我跟他講,後續要接受化療電療,但是他拒絕。」

講到這裡,可以感覺到方佳偉好深的嘆息,他很婉轉的說:「這是我覺得可惜的地方。」

另外一個病人一開始也在其他醫學中心做治療,但方醫師說他都是「選擇性」的,「醫師給他建議,可能電療、化療,他就挑自己想要做的做,不想做的就不做。最後腫瘤破掉,造成腹膜炎,來我們醫院,我也是幫他做暫時性的人工肛門,把膿瘍清乾淨後,現在體力慢慢恢復了。」

一樣,醫師告訴他,後續該怎樣治療,治癒率最高,但是方佳偉很沮喪的說,「往往解釋完,病人常常沒辦法遵循我的意見,所以我這幾天一直在想,我覺得我對自己臨床開刀技術非常有信心,但是跟病人應對,他沒辦法照我建議的去做。」

為什麼?為什麼?這真的很挑戰醫師的專業和信心!沒有醫師不為病人著想,沒有醫師不想治好他的病人,但為什麼病人還堅持自己的想法,那是對醫師沒信心?對手術預後不樂觀?方佳偉腦中一直盤旋這樣的疑惑,是所有醫師都會面臨到這樣的問題?「跟病人的溝通非常重要。」

方醫師長得很斯文,分享時感覺得到他的誠懇,他說他看到一則報導,算命師會依照每個人,你的外表、年紀、穿著,或跟你講幾句話後,就可以很切合的問問題,然後得到對方的信任,「我覺得醫生可能也要學這些技巧,跟病患溝通,取得信任,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。」 

20200723 
撰文:福意
記錄:李如玉
美術:林秋玫
攝影:梁榮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