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德望位於柬埔寨西北,這裡土壤肥沃,號稱柬埔寨的糧倉,除了台灣還有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越南及柬埔寨當地共五國,超過 120 人參加,台北慈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許景盛在志工早會上真情分享:「我覺得做一個醫生,義診、看病人是本來就該做的事,所以不覺得有什麼特別。但是這麼多年行醫過程中,看來看去的確有些感觸,總感覺有一個地方,一直有一個缺陷…」

當醫師的,應該之前都讀過像史懷哲這些典範人物,懸壺濟世、除病拔苦的故事,「從小我就很憧憬,覺得有為者亦若是。」但真正當醫生了,甚至現在是主任了,許景盛內心一直感覺少了點什麼,「就是我做的不夠多。」到柬埔寨義診,他說:「終於滿足我,完成心裡一個小小願望。」

花蓮慈院骨科醫師葉光庭也在義診之列,今年稍早他也去過莫三比克,兩國的人一樣,都很單純,「人的慾望比真正需要來得多,小朋友在地上玩罐子,我們跟他們拍拍手、講講話,帶他們畫圖,小孩子就很高興了,很容易滿足。病人也一樣,都期待著千里迢迢來看醫師,他們很能忍痛,應該滿痛的,我都想幫他補麻醉針,台灣要 20cc,那裡只要 5cc。」

義診現場,雖然他多半做的都是局部小手術,像切除粉瘤,但對一個醫療貧瘠地方的人來說,終於等到有人幫他解除困擾多年的問題,那種打從心底的感恩,讓行醫多年的葉醫師非常感動,對照台灣人信任崩解,醫病關係不友善,莫三比克與柬埔寨義診還真讓葉光庭找回當年行醫的「感覺」。

義診當天來了五千多人,但辛苦的是,只有四間廁所,遍地泥濘而且沒有水電,許景盛主任說,台灣人真的該見苦知福,「台灣醫療資源豐沛,交通方便,大家看病很幸福,可是那邊的人可能終其一生就只看這一次病,只洗這一次牙。甚至還有病人講,他來,只是要看看醫生長什麼樣子,他從來沒有看過醫生。」聽到這裡,讓人動容!

馬德望的人大部分都務農,很多小病拖了一二十年,許醫師很難過,義診團來,就只能稍微緩解,「可是我走了之後怎麼辦?我心裡真的是想,這麼多病人,我現在開一個月藥,最多開三個月,那又能怎樣?所以我第一天義診就被打敗了,整個崩潰了。因為我好像不能做什麼,我只能做那麼一點點,接下來怎麼辦?」

他想到當年還是住院醫師,過年值急診班時,也曾碰到一下子湧來很多病人,根本來不及處理,「學長告訴我們,其實對病人最重要是兩件事:第一,如何安置他?第二,給他安心。在台灣看病人,我下一步趕快安排抽血、驗尿、糞便檢查、X光、電腦斷層種種,是不是需要開刀,需不需要住院、轉診,病人知道醫生會幫你安排,他心會安。」

可是在柬埔寨呢?「我什麼都不能做,我沒辦法安置,唯一能做就是安他的心,讓他知道,這些藥可以減緩病痛,病人會非常高興,然後心裡默默祈禱佛祖幫助他們,保佑他們,也希望佛祖給我更大的力量能幫助他們,真的只能這樣。」

許主任想到《維摩經》上講的,「眾生病則菩薩病,眾生病癒則菩薩亦癒,菩薩病者以大悲起。」他期許自己將來當以彼病為己病,「這些病痛就是無數劫的一個劫苦,當醫生的要饒益一切眾生。」

不約而同,許景盛、葉光庭義診前後都是滿滿的感動與感恩,葉光庭尤其要謝謝三個年輕小志工!「有年輕人就有傳承的感覺。」柬埔寨志工每個都有中文名字,雖然他們都不會說中文,但聽得懂人家叫她:「民寶珠!」每次葉光庭急著要找人時,大叫一聲,這個叫民寶珠的就丟下手邊正在做的事,立刻現身,是葉醫師最得力的小幫手。

每次義診大家都用自己的假,提著大包小包,尤其這次才短短三天,飛越兩千公里,時間體力都很壓縮,但看到當地志工胡美玲和 1994 年就第一個踏上柬埔寨賑災的陳金發,數十年如一日,大家都敬佩不已:「在這麼危險的地方已經鋪了條紅地毯,讓我們現在有緣去那裡。我們醫師都睡到七點多,但志工六點多已經去布置,我們坐下來就可以看診。」

圖:民寶珠

圖:胡美玲

圖:陳金發

許景盛也把義診成果歸於幕後英雄,「大家可知道之前義診的場地其實相當荒蕪,必須重新鋪水泥,前置作業花費多少人力時間和精力!從計畫、施行、交通、經費、人力的協調調度,醫護人員其實只占可能不到 1%,就是畫龍點睛的效果,真正偉大是背後大家看得見或看不見,聽得到或聽不到的菩薩身影。」

主持志工早會的德清師父說,能參與義診都是有福之人,見苦知福、充電回來後會有更多衝勁,就像葉光庭說的:「每次參加義診之前都惶惶不安,但滿滿收穫,帶著這樣的感覺回來,覺得人生很不同。」

20191113
撰文:福意
記錄:吳碧華

◎更多內容,歡迎您點入→志工早會專頁閱讀。


請加入 LINE@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!
 https://goo.gl/pXio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