擺滿了儀器的加護病房,伴隨著機器聲響,感覺特別凝重與冰冷,但是如果跨過器械,多些互動,是否會增加點溫度?

花蓮慈院重症加護內科醫師吳雅汝心思細膩,「在加護病房,很多病人意識不清,甚至呼吸衰竭、插管,沒辦法說話。再來有些老人家可能失明失聰,所以沒法跟人對答。其實家屬也很無力,因為病人 24 小時都在加護病房,家屬只有在探訪時間才能進入,很多醫療名詞不是很懂,所以也沒什麼力量可以溝通。」

內心有愛,要怎麼表達?用哪些方法溝通?

吳雅汝發現:「有一天,大夜結束了,白天我要巡房時,發現護理師在白板上寫,阿公肺癌,慢慢清醒了,但是他耳朵非常重聽,所以後來發現,他並不是意識不清,而是他聽不到。」

阿公在想什麼?他想說些什麼?護理師發現阿公好像有需求,於是拿紙筆給他,「紙筆溝通,後面還會附上我們給他打氣的話。後來護理師說,其實阿公是非常有教養的退休校長,之前我們完全不知道,但是透過這樣的溝通,讓大家能更認識病人。」

不但護理師,連主治醫師吳雅汝都很振奮,「非常謝謝我團隊的護理師,願意用心跟病人溝通,今年我們試著在加護病房做聯絡簿。」就像孩子上幼兒園或小學,老師會寫聯絡簿讓家長放心,加護病房也嘗試用這種書寫方式讓家屬安心。
 

「我們儘量用中文書寫,註明病人的生命跡象,下面會有一欄是護理師對病人加油打氣的話。未來希望隨病人好起來後,轉交給家屬,如果真的沒辦法好起來就一路帶回家。」

  

仔細看,大小夜每一班的護理師都很用心寫著,爺爺加油,阿伯加油!今天做了些什麼事!吳醫師說,家屬看了也感動,「有些人可能沒辦法來,可是知道今天我家人發生了什麼事,有做檢查,我們在上面做一些中文,比較淺顯易懂的紀錄。」

其實不只家屬和病人,吳雅汝說,護理師也從聯絡簿上有所得,「有一位護理師說,他在每天書寫,給病人打氣的時候,會覺得找回當護理師的初衷。因為在加護病房裡,大部分會被麻醉,有很多監視器上的數據必須處理,有時會忘了人與人之間的照顧。藉由書寫過程,重新回顧,我照顧的是一個人,他有溫度,他會給我回應。」

重症加護團隊不只醫護,還包括復健、藥師、營養師等,與家屬共照,加上志工關懷,一層層的溫度透過雙手與聯絡簿,更容易知道怎樣付出愛。

20191024
撰文:邱蘭嵐
記錄:吳碧華
美術:陳建霖

◎更多內容,歡迎您點入→志工早會專頁閱讀。


請加入 LINE@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!
 https://goo.gl/pXio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