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慈濟科技大學 32 周年、慈濟大學 27 周年,已為社會培育無數優秀人才,慈濟教育的目標,希望在人生價值觀模糊不清的紛亂時代,塑造教育典範。

證嚴上人最初為什麼要創辦慈濟護專?(●註)靜思精舍德劭師父回顧歷史溯因緣:「是為了改善護理人力不足,以及解決東部原住民少女問題,希望能做出台灣教育的楷模。」

1989 年慈濟護專創校開學那一天,證嚴上人開示提到,自己的心情與慈濟醫院動土時相同,實在是自不量力,一樣得克服土地、資金以及師資來源等種種難題,所幸關關難過,關關過。

當時東部社會背景又是怎樣?德劭師父形容,原住民少女被賣的問題嚴重,花蓮慈濟醫院護理人員也普遍不足。「為了改善地域人才失衡,1989 年慈濟護專開學,並開設原住民專班,提供原住民專班學生與就學期間獎助學金,學習一技之長。」

慈濟大學創校緣起又是什麼?德劭師父說,花蓮慈濟醫院 1986 年啟業後,因偏遠地區醫護人才延攬不易,加上「名醫易得,良醫難求」,上人深知想要培養有愛心、肯犧牲奉獻的良醫,就要從「教育」做起,「慈濟醫學院」因此而生,培育悲天憫人,視病如親的醫護人才。

「經過多年奔走與努力,1988 年向教育部提出籌設慈濟醫學院。1990 年正式具文教育部擬設醫學系,公共衛生系還有醫事技術系,卻遭到衛生署以 醫師 2000 年將供過於求的理由,拒絕慈濟成立醫學系,這條培育良醫之路,一開始走得並不順遂。」

德劭師父接著說,1988 年慈濟第一次向教育部提出建校申請,並在慈濟護專旁,購置 15.4 公頃作為醫學院用地,沒想到設校用地位於佳山計畫的航道下,建築物高度需受到限制,但另覓校地談何容易啊!

「綜合專家學者建議,醫學院不能離醫院太遠,才能結合臨床醫學,基礎醫學,及教學研究等四大項,最理想的建校地點是在慈濟醫院旁那塊 20 公頃的土地,但那塊土地所有權包括了各級政府、軍方、民間,慈濟基金會耗費 1 年多時間奔走協調,並以換地的方式與民間達成共識。慈濟醫學院終於在 1994 年 10 月 16 日創校。」

德劭師父進一步解說慈濟大學的發展歷程。慈濟醫學院在 1994 年10月創校後, 1998 年更名為「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」, 2000 年改名為「慈濟大學」,分設醫學院、生命科學院、人文社會學院及教育傳播學院;增設社會工作學系(四年制、二年制)、宗教與文化研究所。同一年,「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」及「慈濟大學實驗國民小學」創校開學。

「今年是慈濟大學 27 周年校慶,校慶運動會上由慈大原民社領唱校歌,改編的校歌融合阿美族吟唱迴盪校園。」德劭師父說。

在慈濟大學的教育體系,證嚴上人盼望能多投入宗教研究,多分析佛教的宗教觀。上人期待能擴大愛連結所有宗教,拉長情促進各宗教間的情誼;「要完成這分理想,就得從教育做起。」

德劭師父說,2000 年慈大人文社會學院,成立了「宗教與人文研究所」,創辦 20 年來,以信仰、實踐和療癒為教學的面向,2019 年更設立「慈濟組」,以「慈濟學」的論述研究作為辦學重點之一。

慈濟志業 55 年,慈濟大學「宗教與人文研究所」將以「靜思法脈」為精神內涵,「慈濟宗門」為實踐模型,整合四大志業資源、善用四大志業所長,深入上人思想與「四大八法」的研究,結合實務與理論傳承、創新「慈濟經驗」。

德劭師父強調,靜思法脈已傳、慈濟宗門已立,法脈宗門的承先啟後、代代相傳所憑藉的就是教育,慈大宗研所希望透過宗教活動及宗研所傳承,創新慈濟經驗,透過跨宗教的合作交流,認識慈濟志業的過去與現在,並展望未來。

👉歡迎報考 慈濟大學 宗教與人文研究所

【註】:1999年慈濟護專改制為慈濟技術學院,並於2015年8月1日正式更名為「慈濟科技大學」。

(德劭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)
20211129
記錄 整理:慈泠

封面提供:慈濟大學

繼續收到好文通知,邀您加入
  大愛行LINE社群  

👉 line.me/ti/g2/w99Ve-qmsUJP9qWUnUc3Hg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