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籠罩在疫情陰霾中,證嚴上人耳提面命:「要救天下唯有救人心,要救人心唯有啟善念,唯有善可以救心。」

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,就是庇護天下蒼生,救度眾生。佛典記載,迦葉尊者為讓窮人有機會植福田,經常走入貧民區接受布施。有一次,遇見一位貧婆,她很虔誠想供養,卻懊惱自己身無一物。

迦葉尊者說:「沒關係,即使是身上衣服的一角,也可以布施。」

貧婆立即撕下身上破舊的衣角,恭敬地供養。佛陀向僧眾表示,貧婆能將她僅有的捨出,大家要感恩這念心。從此出家眾的僧衣裡有一塊「印」,就是紀念貧婆這分能捨的心。

靜思精舍德瑼師父說,現今同樣也有能捨的「貧婆」。「50 多年前,有 30 位家庭主婦,每天存下五毛買菜錢,以『竹筒歲月』為開端,累積點滴善念,日日行善,慈濟才能從台灣走向全世界。」


圖:德慈師父雕塑的「靜思法脈勤行道」大陶瓷瓶,擺放在主堂前庭,上頭刻畫著五十年前,三十位家庭主婦,每天省下五毛的買菜錢投入竹筒,開啟了慈濟慈善志業的腳步。

無論貧富,有心布施都不難。緬甸貧戶也效法「竹筒歲月」精神,天天存一把米,積少成多,匯集起來的愛心力量越來越大,幫助更多貧苦家庭。

緬甸一把米帶動善效應,莫三比克一人一點力,也讓窮苦家庭的餐食有著落。德瑼師父解釋,莫三比克因為天災、戰禍加上疫情,被世界糧食組織列入糧食危機最嚴重國家之一,中部索法拉省鄉間的大愛農場,將採收來的蔬菜作物,用來照顧水患受災戶,一年來幫助超過一萬戶次家庭,緩解缺糧危機。

本土志工不僅提供糧食、種子,也傳授農作知識,還教導鄉親自力更生、互助互愛、布施利他的觀念,儘管自己需要幫助,也都響應慈濟「竹筒歲月」精神,以回捐行動,寫下屬於非洲人自己的慈善紀錄。

「受贈者中,有 229 人次主動回捐玉米粉,累積總重量達 344 公斤,志工再將回捐的穀粉轉贈,幫助了 214 戶家庭。」為了擴大糧食覆蓋率,儘管每戶只能分到 1 公斤多的玉米粉,德瑼師父仍忍不住讚歎,這對久處貧窮的當地人,已經是了不起的一大步。

《無量義經》有云:「是諸眾生不請之師,是諸眾生安隱樂處,救處護處、大依止處。」慈濟人就是從經典中躍出的菩薩,哪裡有災難發生,就會匯聚到那個地方,發揮救苦救難精神,在災區展開濟助工作,讓人人得到安穩。

德瑼師父一再強調,人是萬物之靈,可以為人間付出,也可以庇護所有動物。

「上人常常叮嚀我們,葷食所吃的就是欠債餐,欠眾生命的這筆債,未來總是要償還,逃不過因緣果報、躲不過六道輪迴。因為眾生共業,改變了氣象與氣候,要消弭眾生共造的業障,要先把人心調好,開闊心靈。不要為貪口欲而讓自己的心狹窄,完全看不到、感受不到動物的苦,非吃牠不可。」

「救生、放生、護生,這是人心善良的起點,是善良的總源頭,培養善良的心,要從不傷害開始做起,不傷害人、不傷害動物、不傷害天地。」德瑼師父寄予殷切期盼與鼓勵。

(德瑼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)
20210930
記錄 整理:慈泠
攝影:錢福權、詹進德、蕭耀華

繼續收到好文通知,邀您加入
  大愛行LINE社群  

👉 line.me/ti/g2/w99Ve-qmsUJP9qWUnUc3Hg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