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烏腳病專家、曾獲「醫療奉獻獎」的花蓮慈濟醫院榮譽院長曾文賓,在家中安詳辭世,享耆壽 98 歲。

靜思精舍德昕師父不捨地說,曾院長行醫超過半世紀,救人無數, 一生中最大的快樂,就是透過流行病學研究與大家結好緣。乘竹筏下鄉找尋「烏腳病」致病源;帶隊到廟會和公園,宣導高血壓防治;也成立醫療諮詢服務協會,解答民眾求醫疑惑。

民國 47 年,加入了台大醫學院「烏腳病」研究團隊,民國 57、66 年分別發表兩篇烏腳病、皮膚癌與飲用水中含砷量關係的重要論文。

德昕師父說,曾院長腳踏實地,走訪嘉南地區,追蹤鄉親病況發展,40 年從不間斷。每個月有一週時間,在南部進行新舊病例的診斷、治療與追蹤調查。從台北搭夜車南下,隔天清晨 4、5 點抵達新營車站,他一直記得在寒冬的夜裡,一個人在客運車站等待黎明 ,要轉乘「新營客運」到鹽水,再搭「興南客運」到學甲,有時再換「台南客運」到北門和研究團隊會合。

「烏腳病」是一種末梢血管疾病,連小孩也不放過。曾文賓看見一名孩童,3 歲手指潰爛,4 歲侵犯到一隻腳,到了 5 歲另一隻腳也爛掉,雙腳截肢之後卻還是因肺炎而死。「 好像是在活人身上進行『分屍』的凶手 !」曾文賓親眼見到烏腳病患者後,用這句話來形容這個可怕的疾病。

「患者的四肢末端不知為何發生病變,先是膚色變黑,接著壞死、乾掉,像一條死去的蛇爬上他們的患肢,繼續向上蔓延,因此被稱作『烏乾蛇』。」曾文賓這麼形容烏腳病,也更加深他要找出病因,解除患者痛苦的決心。

圖:曾文賓(左一)與研究團隊乘坐竹筏,在西南沿海行醫,在岸邊脫去泥濘的鞋子,各個成了「赤腳」醫師。

德昕師父表示,曾院長訪查嘉南地區 50 多個鄉里、1800 多例個案,最後找出致病元凶是食用的井水中含砷過量。民國 79 年起,全球包括大陸新疆、內蒙及菲律賓、波蘭等十幾個國家,慢性砷中毒地區逐年增加,院長這項領先的研究成果有助全球推展防治工作,也提升了台灣的學術地位。

曾文賓院長 82 歲榮獲第 15 屆「醫療奉獻獎」,他當時謙虛表示:「有沒有得獎都不重要,因為這些都是該做的事。」當天領完獎就回花蓮慈院照常看門診,面對同仁、病患、家屬的恭喜,他以「歹勢啦,沒做什麼」帶過。事實上,他的成就不僅造福台灣,也影響世界,背後代表的更是一分關懷、愛與傻勁!
 

至於他和慈濟的因緣,是在民國 69 年結下的。德昕師父說,當時證嚴上人正為籌建慈院尋覓人才,透過一位慈濟委員介紹, 前往曾文賓家中拜訪,也聽他談起年輕時研究「烏腳病」的往事…… 

「他們當年在西南沿海拍攝的照片,居民大多住在茅草屋,室內沒有電燈,必須將病人揹到戶外,先為他們洗腳,再藉著天光診治。雖然衛生所人員事先通知病人讓醫師檢查,有些患者,特別是年輕人,不願病情曝光而拒絕就醫,曾文賓他們一開始還被病家用掃帚趕出來。

他體諒那些患者或家屬因自卑而產生排斥,他們封閉自己、拒絕接受診治,內心其實很苦。雖然被趕出來,醫療人員還是用誠意,讓患者與家屬打開心門。」曾文賓院長的悲心,上人深深感動。

House
House

圖:患者因截肢,內心自卑而封閉,曾文賓用真誠打開他們的心門。

花蓮慈院建院初期沒錢沒人,建院基金從最初 3 千萬元,到民國 73 年 2 月,工地開挖 3 米多,也才募到 1 億 4 千多萬元,距離 8 億元目標還差很遠。

「他不怕我沒錢沒人,也不怕我做不起來,從第一張設計圖開始,曾院長就一直陪我走建院的路。」上人如此描述感恩心情。

House
House

民國 88 年,曾文賓帶領花蓮慈濟醫院,達到醫學中心目標。曾院長多年如一日,與病人、家屬建立深厚情感,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曾以「 松樹」形容他是個扎根很深、涵養大地的人;細數他的行醫歷程,彷彿翻閱珍貴的台灣醫療史頁!

曾文賓院長安詳捨報,但無私付出與行醫的精神永遠留在大家心中。德昕師父化不捨之心為最虔誠的祝福。

(德昕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)
20201124
記錄 整理:慈泠
照片提供:曾文賓、花蓮慈濟醫學中心
攝影:黃錦益、楊政璽、林炎煌
翻拍:林炎煌

繼續收到好文通知,邀您加入
  大愛行LINE社群  

👉 line.me/ti/g2/w99Ve-qmsUJP9qWUnUc3Hg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