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骨髓資料庫從 1993 年成立至今,移植案例數共有 5691 例。回顧這清水之愛的推動,靜思精舍德劭師父說,緣自 1992 年罹患血癌的旅美留學生溫文玲,因無法自美國及日本骨髓資料庫找到合適的骨髓。

「1993 年 1 月 20 日,台大陳耀昌教授陪同她前往花蓮,拜見證嚴上人,敦請慈濟協助血液病患,建構台灣骨髓資料庫。1993 年 5 月 18 日,立法院通過『人體器官移植條例』修正案,廢除骨髓捐贈只能限於三等親內的限制。1994 年 4 月溫文玲沒找到合適的骨髓,走完了生命的旅程。」

設立骨髓庫需要龐大經費,當時,證嚴上人願意挑起生命的重量,廣徵醫界意見,確認捐髓不會傷身,就著手籌建骨髓庫,但勸阻聲浪也跟著湧現,醫界人士勸諫上人:「千萬不要做,壓力承擔不起。」

但骨髓移植是血液疾病患者最後一線生機,以台灣的醫療技術,做骨髓移植沒有問題,只是缺乏願意捐贈的人;上人不捨眼睜睜看著病患的生命消失,排除萬難成立骨髓庫,理由和當初排除萬難蓋醫院一樣,出於對血液疾病患者一念「不忍」心。

1993 年 10 月,慈濟接受衛生署與醫界委託建立台灣骨髓資料庫,推動非親屬間骨髓捐贈,並在 2002 年 4 月 30 日,正式改制為「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」。

同年 10 月,上人行腳全台並宣導骨髓捐贈理念。「抵達台東第一站,6、7個人聽到師父有一個心願,想做骨髓資料庫,只是聽到師父要做,弟子就做下去,這是一股強心劑。」

上人從台東而屏東、台南、高雄、新竹、桃園,每一回說的,弟子都響應。「上人,我們在彰化八卦山,要舉辦一個義賣園遊會,若是這樣,我們就多增加一個攤位,開始來宣導骨髓捐贈,可不可以?」上人回應:「如果可以的話,當然試試看、做做看!」

1992 年 7 月,15 歲的魏志祥莫名高燒後證實罹患血癌,1994 年 3 月透過慈濟骨髓捐贈資料中心,找到配對相符者 -- 就讀台大的葉美菁。

受人點滴當湧泉以報,隔年 5 月,魏志祥向慈濟骨髓捐贈資料中心,表達懇切心意:「自從她的骨髓植入我體內那一刻,我就一心期待與大姊姊見面,當面向她道謝……。假如哪一天大姊姊就在我身邊,而我卻不認識她,我會難過一輩子的……。」

這封信轉到葉美菁手上,雙方選定骨髓移植一年後的母親節會面。但受髓兩年後的魏志祥,因為體質虛弱,最終還是往生。

麵包師傅蔡易勳,則有著二度捐髓救人的經歷。19 年前,蔡易勳捐贈骨髓幹細胞,19 年後,再捐贈周邊血幹細胞。為了救人,特地休店一天,毅然前往花蓮慈院捐贈造血幹細胞,捐贈當天還巧遇 19 年前陪伴他的志工林明毅。

「5 歲血癌女童等待造血幹細胞移植救命」的求救文,在網路上引發廣大網友回響,全台兩千多位愛心人士,線上預約驗血建檔,本來在慈濟的骨髓資料檔案庫,找到 5 位可能適合的捐贈者,但需要請他們再做更深入的檢查進行比對時,聯絡後有 4 位表示沒意願、1 位聯繫不上。

「Bubu 的媽媽說,真的希望大家給我們機會,即便最後配對成功的不是我們也沒關係,希望大家去參與血幹細胞捐贈行動,救到其他人也沒關係……希望大家幫幫忙,給女兒長大的機會,我們真的很愛她。」

  

全球有 93 個骨髓資料庫,全亞洲只有兩個骨髓資料庫經過進階認證,一個是日本骨髓資料庫,另一個是台灣的慈濟骨髓資料庫。

骨髓移植救治生命,相應了佛陀二千多年前所說「頭目髓腦悉施人」的道理。上人慈悲開示:「頭目髓腦悉施人,這叫做大乘佛法,就是行菩薩道。人傷我痛、人苦我悲;相信人人心中有愛,明知事情艱難,但為了及時搶救生命、把人類真誠的愛帶動起來,所以不畏困難去做,也獲得了真誠的響應,這樣一路走過來。」

上人也殷殷叮嚀:「在人世間,要做對的事,不只是負擔重,路途也很坎坷。慈濟半世紀走來,每一項志業,都是出於單純一念『不忍』之心,艱難建立;只要看到有人因此得救,就很歡喜。」

 

(德劭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)

20200617
記錄 整理:慈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