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的指標在哪裡?要如何定義?證嚴上人表示:「於心無愧無負擔,能夠付出最幸福,少欲知足最快樂。」

上人形容自己很幸福,雖然一無所有,但是衣食無虞,心靈很輕安;每天把握時間做該做的事、說該說的話,無論何時離開,我都心無遺憾。「雖然我天天都為天下眾生而擔心,但是我沒有為自己擔心過,我覺得很滿足了。雖然人生無常,只要心裡沒有絲毫虧欠,就能安然面對。」

上人也提到,慈濟人都有慈悲利他的精神,並且以實際行動為需要幫助的人付出,大家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,但都是甘願付出無所求,因為有明確的目標,用愛一步步鋪展人間菩薩道,生生世世不斷累積福報。

「佛陀生生世世(來人間),我們會每天在這裡聽法,是因我們與佛有緣。我們聽過了佛法,心甘意願追求佛法,佛法不是一生一世就能夠讓我們徹悟了解,要生生世世來薰習佛陀的教法,聞法則香。聞到了,很自然就一直要接近、接近,靠近了佛法,體會佛法、接受佛法、力行佛道,往這條路走去。」

上人強調,很多的願意、歡喜,就叫做「覺有情人承妙法」。「喔!過去我不懂,現在我有感覺了,我願意身體力行。」「我願意,我要去做。」「下次有機會,我還願意做,我願意投入,我願意進去人群中,我願意……。」

靜思精舍德晴師父進一步解釋,當說「我願意」這句話時,找你做事的人,會得到支持、鬆一口氣,因為主動接納與被指派做同一件事,內心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…… 

「高雄的慈濟志工許李雪香今年 73 歲,22 歲那一年結婚,看似平順的婚姻生活,慢慢有了變化。她發現先生有賭博的不良習慣,有時候還會很晚回家,對家庭沒有責任心,面對嗷嗷待哺的 3 個孩子,努力車縫衣服、修改衣服賺錢。

2005 年大愛電視台正在播〈明月照紅塵〉連續劇,她看著戲裡的主角和自己的人生遭遇非常相似。『慈濟真的這麼好嗎?』風塵僕僕從高雄搭飛機到花蓮,參訪慈濟的醫院、學校…,當下,心被攝受住了,投入志工行列,一直做到現在。

養大了 3 個孩子,經濟上不需再操心,裁縫教學也停了,她卻不休息,靠一雙巧手,勤儉自己,只要有人需要改衣服,哪怕是 10 元 20 元,都願意修改,點點滴滴的收入,存起來護持大愛台,她的口頭禪就是:『賺錢是我的興趣,布施是我的快樂』。」 

德晴師父接著說,廈門鼓浪嶼郵電支局、寄遞營業部經理肖濱的故事,也很動人!

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鼓浪嶼的商店幾乎都歇業,郵電支局的工作人員只能以泡麵、牛奶果腹。看到同事日日吃泡麵吃到無法入口,茹素兩年多的肖濱燒了一手好菜,只要有上班,就為同事準備一日三餐。

為了讓大家能夠接受蔬食,他從菜色和烹飪方面用心思索,也從網上找菜單。他煮的麻婆豆腐、咖哩土豆(馬鈴薯),是同事最喜愛的兩道菜。

肖濱會茹素,是受到 8 歲兒子肖順宇的影響。2018 年慈濟歲末祝福,父子同台參加《勤行頌》鐘鼓齊鳴演繹。肖順宇從此更堅定愛地球的信念,堅持要爸媽做素菜茹素,他的一雙小手牽起無數雙大手,帶動父母、家庭,還影響了父親的同事。愛地球、愛眾生的心,就像漣漪一樣,波及之處有一圈圈的同心圓。」

慈濟人心中有佛法,所以「甘願做,歡喜受」,認為是應該做的事就用心盡力去做,付出無所求,再辛苦也甘願,圓滿利益天地人群的事就滿心歡喜,證嚴上人讚歎,這分歡喜的感受就是幸福。

 

(德晴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)

20200611
記錄 整理:慈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