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年的春節,新型冠狀病毒這個名詞,佔據了亞洲人全部的心思,現在已經傳播到世界各地,造成人人自危。

這幾年來,各式各樣的疫情在臺灣發生,總是有媒體會問防疫專家何美鄉博士:「人類會一直受到新興感染症的威脅嗎?有其他的辦法避免嗎?」

何美鄉的回答總是:「變遷是生物世界裡的常態,只能用科學來釐清這些變遷的規律,根據這個規律,來做因應之道。」
 

  從動物感染而來的突變病毒
 

新型冠狀病毒,跟我們很熟悉的 SARS 病毒,是同屬 beta 冠狀病毒,它的自然宿主是蝙蝠,何美鄉進一步解釋:「什麼叫做自然宿主?就是感染這個病毒,沒有對這個宿主造成任何的病徵,他們是共存的。但這個病毒,透過排泄物、透過食用這些受到感染的蝙蝠,導致跨物種感染。」

何美鄉以 SARS 做比較,SARS 之所以能被隔絕,是因為沒有不發病的感染者,而且初期感染性很低,一旦發病較易辨識,可在醫院裡被隔離。然而,新冠肺炎疫情不但已經擴散,而且病毒所造成的輕症或無症狀者如同「隱形飛機」,很難偵測到。因此,何美鄉預測,已散布至世界各地的感染者難以完全阻隔,將可能變成病毒大流行。

台灣目前的防疫方法多半也是從對抗 SARS 經驗而來。所以,避免未來疫情爆發,爭取時間做好更多防疫準備,從口罩等醫療物資、藥物與疫苗的研發,以及醫護防疫人員的訓練,都是持續不能懈怠的工作。

對於一般民眾而言,防疫方法首重個人衛生,除了在高風險環境中戴口罩、預防突發性的飛沫之外,最重要的還是確實把手洗乾淨,以防接觸到殘存於物體表面的病毒。

與人類長期共存的 4 種冠狀病毒,像是流感,具有季節性起伏,如果在冬季高峰期感染人數能夠持續下降,就可以印證即使是新型冠狀病毒,也可以好好控制住。
 

  防疫的理論基礎是科學證據  防疫的行動需要有愛的元素


何美鄉語重心長的提出防疫很重要的重點,就是要建立互信:「所謂互信是什麼?防疫這件事情有執行者、有被保護者,我們都是被保護者。執行人在執行,被保護者要配合,他說不要出去,就不要出去,他說戴上口罩,就戴上口罩;他說不要戴口罩要節省一下,你就要相信。

自古以來我們就知道,有一個東西是跟著疫病跑,它是疫病的影子,就是『謠言』,現在這個網路的時代,謠言傳播的更快,所以在這個時候,我們要對政府有信心,要很清楚自己聽到的是正確的資訊。

防疫政策再怎麼周密,還是靠個人,現在這個時候,我們每個人都是關鍵者。每年冬天都有流感病毒,你手洗好,把隔離做好,流感病毒也會下降,每年冬天都是流感病毒的高峰,到了夏天就一直在下降中,從經驗我們就知道,我們若是有新型冠狀病毒,我們就可以控制它。」

面對武漢肺炎強勢來襲,人性難免恐慌不安,曾經歷過 SARS 風暴的台灣及世界各地,相信也能度過衝擊。然而,我們人類應當再次記取教訓、敬畏大自然。
 

完整內容請看:
【人文講堂】疫病、人、禽與獸 - 何美鄉

   慈濟全球援助紀實 👉 http://www.daai.tv/news/topic/1015
   慈濟台灣援助紀實 👉 http://www.daai.tv/news/topic/10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