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病苦的人走不出來,有福的人就走進去。」證嚴上人說的這句話,在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文林心裡,留下非常深刻印象。

東部地區地理狹長,加上人口族群與生活型態,許多住在部落的民眾,從小開始接觸香菸、檳榔、酒,罹患口腔癌、食道癌的比率也高居全台。許文林知道問題點後,決定從源頭做起,深入社區和部落,推行衛教、篩檢。一次次社區往診和義診,與病人及家屬建立起信任的醫病關係,這分醫者悲心,也讓他榮獲今年 (2018) 花蓮縣第 11 屆醫療奉獻獎。

許文林原任台北三軍總醫院行政副院長,具有豐富的行政與醫療經驗,三總醫院從汀州路搬至內湖院區,創下醫療服務立即上線全無中斷的成績。身為腫瘤科副教授,也是美國杜蘭大學醫管碩士,他在醫界豐富的行政與醫療經驗,專業與成就備受肯定,雖然是軍中升任少將第一人選,毅然辦理自動退役,選擇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。

因緣很不可思議,許文林回想 16 年前,接到林欣榮院長一通電話,當時,林院長希望能幫忙找人,建立癌症醫學中心。一時之間找不到人,「不如我就自己來吧!」就這樣,近 1/4 的人生在花蓮度過。

剛到花蓮慈院報到一個月,就參加了印尼義診,在異鄉看見慈濟志工無所求付出而心生感動,每每想到這一幕,他都提醒自己,盡力做好看診工作。花蓮行醫 16 年,看遍各式癌症疾病,許文林心想,如果不跨出醫院,很難了解病人真正病因。

「癌症研究需要 5 到 10 年才能見到成果,最直接和最快的管道,就是與社區民眾的互動。」

許文林定期帶個案管理師、社工與志工,一起去往診,之後更承擔慈濟東區人醫會召集人,跟隨義診團隊,每月走遍東部地區各鄉鎮,北到宜蘭蘇澳,南到台東綠島、蘭嶼,深入 170 個社區、部落與機構,舉辦 476 場衛教講座,近 10 萬名弱勢鄉親,得到良好的照護。

  

許文林坦言,以前並不了解慈濟,但投入越深,越能體會什麼是「大愛」。 2015 年尼泊爾大地震,他也加入慈濟賑災醫療團,現場看診桌像工地一樣凌亂,福慧床充當藥局,現場沒有藥師,醫生就來兼。有人說,你好偉大,跑那麼遠去,「其實,我並沒有照顧到什麼重病病人,反而是找回了初發心,重新認識自己。」

承擔賑災任務期間,剛好是許文林 62 歲生日,他把賑災的善行動,回報給敬愛的母親。 「母難日,兒子不在身邊大不孝,不過上人說我們要化行動,替媽媽做點好事回向給她。」

「我的個性是,一旦投入就要全力去做。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,從縮小自己、修本分、學規矩開始做起,自有一番體悟;了解慈濟的大愛情懷,運用在患者、同仁與家人的相處上,則是我人生最大收穫。」

來到慈濟,接受人文洗禮,許文林的心中更有愛,也有了不一樣的人生觀。

攝影:李金招、唐天慧、程玟娟、潘秋華

●本文摘自【志為人醫守護愛】

  山海之間愛長在 - 許文林

●更多精采好文,歡迎點入閱讀【名家講堂】  


請加入 LINE@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!
 https://goo.gl/pXio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