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齡 99 歲的楊思標醫師,曾經是臺大醫院院長,也是慈濟護專第一任校長。在過去長達四分之三個世紀,一手創建臺灣結核病的診治、防疫與研究,至今還在第一線教學,傳承畢生臨床經驗。

楊思標判讀胸腔 X 光片的功力深厚,光從 X 光片就能判讀出身體其他部位的問題,也堅持用最簡單的資源,為病患謀取最大福利。道德良心與精湛醫術,這位將近百歲的名醫,成為後輩醫者與病患心中的良醫典範,他的一生更是一部臺灣百年醫學史。
 



出生在肺結核病大流行的年代,楊思標回想,升大四那年暑假染病住院,因為家境不錯,經過營養補充、充分休養,一個月後身體逐漸康復。相較於貧病交迫、染病後只能任由身體衰敗的人,他覺得自己很幸運,此後就開始鑽研胸腔疾病。

其實,楊思標的學習之路並不輕鬆,當時臺灣正值日治時期,上課沒有教科書或講義,學生必須拚命抄寫。畢業後,擔任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院內科的無給薪副手,透過師徒制學習臨床經驗,到了晚上,再回實驗室繼續作研究。

楊思標不只是坐在診間看病、寫論文,更創下許多臺灣醫療史上「第一」的紀錄。他是臺灣光復後,下鄉調查金瓜石礦工染上塵肺病的第一代醫師;1957 年,檢查出臺灣第一例肺癌病患; 1979 年,擔任臺大醫院院長期間,臺大成功完成亞洲第一例、全球第三例的「三肢坐骨連體嬰--忠仁忠義分割手術」。

臺灣胸腔內科祖師爺的身教深深影響後輩,在嘉南地區烏腳病防治有重大貢獻、被譽為「烏腳病之父」的曾文賓教授,就是他的學生之一。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建院之初,楊思標不但參與籌畫,更率先帶領學生一起投入後山醫療服務。從臺大醫院榮退後遠赴花蓮,扛起慈濟護專創校校長的重任,即使高齡 99 歲,每周一定從臺北搭乘普悠瑪號赴花蓮教學,指導學生判讀胸腔 X光片。



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臺灣百年醫學史,即使醫學進步到有了電腦斷層掃描,胸腔 X 光攝影仍無法完全被取代,因為電腦斷層掃描有高劑量輻射,而且檢驗費用昂貴,也因此他堅持要把一身好功夫,傳給年輕醫師,未來更有能力幫助病人。


「有時候,我們就只會把目光集中在病灶上面,楊教授就會從病人整個肺的健康狀況來看,甚至也會注意之前生過的疾病。把細節找出來,再來做鑑別診斷,他是腳踏實地帶著我們。」

「他把醫學當成責任,而不是一個工作而已,最值得我們醫學生學習的就是這個精神。」

越先進的醫療時代,越需要踏實的基本功,楊思標以身教傳承給後輩醫者,這也是良醫養成之路最珍貴的一堂課。

攝影:許原榮、大愛新聞

●本文摘自【大愛新聞】良醫黑暗鬥士 ~ 楊思標
●更多精采好文,歡迎點入閱讀【名家講堂】

繼續收到好文通知,邀您加入
  大愛行LINE社群  

👉 line.me/ti/g2/w99Ve-qmsUJP9qWUnUc3Hg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