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 53 歲女性,頭痛來台北慈院急診,醫師馬上嗅到有一絲不對勁,於是會診神經外科醫師,發現她有一顆腦下垂體腫瘤。

耳鼻喉科醫師黃韻誠解釋,腦下垂體就好像行政院,負責處理人體很多行政事務,包含腎上腺素、肌肉骨骼發育、甲狀腺,和生殖內分泌方面的荷爾蒙,都由腦下垂體控制、調整,「更重要的是,腦下垂體位置在視神經附近,如果長腫瘤,還會造成視力缺損,必須要做非常好的手術處理。」

但是不管怎麼講,這顆腫瘤跟耳鼻喉有什麼關係?為什麼黃韻誠醫師也要「出手」襄助?「現在是微創時代,達文西、無痕手術很多,像這樣子的手術應該要避開以往開腦的方式,用最沒有侵入性的方法把腫瘤移除。」這就越來越接近黃醫師的專長了!

原來神經外科醫師要和耳鼻喉科醫師合作,從鼻孔穿過鼻腔進行微創手術!「人體的鼻竇是非常複雜的器官,有很多凹痕,很多鼻甲肉,所以神經外科對鼻子的構造沒有像耳鼻喉科醫師那麼熟悉,必須兩個人合作,我做輔助的角色,幫他把通往腦下垂體的路徑打開。」

一個開路一個剷除,這就是目前經常採用的「複合式」手術之一。

要協助這麼重大的手術,才來慈院兩年多的黃韻誠醫師拿出做學生時培養出的好習慣,「每年培訓,大家是不是都做筆記?我的老師跟我說,你做的每一枱手術,除了手術紀錄,自己還要做筆記,密密麻麻的,當你覺得沒信心,覺得懷疑的時候,就把它翻出來再看一遍,記憶就會回復腦海裡了。」

  

當手術室紅燈亮起,黃韻誠醫師先由小小的鼻孔,像走迷宮似的伸入內視鏡,幫神經外科主刀的醫師開路,開好路就換手操作,「一手拿著內視鏡,是不是只剩下一隻手可以操作?大家都投過籃(球)嗎?你看單手投籃跟雙手投籃,哪一個準確率高?所以當神經外科李定洲醫師很認真在開刀時,我不能站在旁邊納涼,一定要幫他,當他的輔助手。」

美國加州醫學中心在開腦下垂體手術時,就是兩人四手,由耳鼻喉科醫師拿內視鏡,神經外科醫師騰出兩手,進行複雜的手術,「自己再怎麼厲害、優秀,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改變全世界,所以同心協力才能做到 100 分。」

醫師共同的目標就是救拔病苦,德勘師父勗勉大家互為夥伴,「當然也期待能救拔整個世界。雖然年輕卻很優秀,未來有無限的發展,因為心念對了,未來的路就對了。」

一個年輕醫師能懂得有效助攻,從輔助攻擊手開始學習,助攻得分!

20190509
撰文:邱蘭嵐
記錄:吳碧華
美術:吳雪慧

◎更多內容,歡迎您點入→志工早會專頁閱讀。


請加入 LINE@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!
 https://goo.gl/pXio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