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林慈院社區健康照護室副護理長溫欣菁遇到一床很安靜的病人,年約五十歲,因為口腔癌開刀,身上還留有鼻胃管跟氣切,沒辦法說話,只能用寫字溝通,「只有你問的時候他才回答,都不會主動表示意見,非常安靜。」

照顧他的是快八十歲的母親,不識字,溫欣菁發現他跟媽媽也只有簡單的溝通,所以志工和護理師需要經常去關懷。

有一次去看他時,唸國小的兒子來了,那天病人顯得特別開朗,跟小孩講很多話,但兒子要上學,離開後病人又靜靜地待在床上。

溫欣菁覺得他好像有什麼心事,所以雞婆的問他,也許比較熟了,病人才提起他多年前離婚,有個大兒子,那時候讀國中,跟著前妻到台中去了,現在已經唸大學,忙著讀書又打工,所以很多年沒看到他了。

「我的大兒子很乖,可是我都沒好好照顧到他,現在生病了很想念他。」講著講著就流眼淚,溫副護理長很不捨,光聽就能感受到父親對小孩的愛很強烈,所以就問他小孩的電話,「這小孩不容易找,因為白天要讀書,晚上要打工。」「沒關係,我打打看。」

結果打了幾次,真的找到了!年輕人在電話那頭,聽一個陌生阿姨跟他講,爸爸對他的思念、覺得對不起他,現在爸爸在住院,情況不太好,是不是可以回來看看呢?

「這個小朋友沒有當面答應,就靜靜的,嗯嗯這樣子。」電話掛斷後,這個病人之後也出院了,這通尋人電話有下文嗎?

有一次病人回診,老媽媽陪他,特地跑來找溫欣菁,很高興的說,她大孫子回來看爸爸了,病人心情好很多,阿嬤很開心,「我聽到,也替他開心。」

雖然這個病人後來陸續住院,最後還是走了,但過程中他大兒子回來了好多次,在人生最後階段,爸爸看到了孩子,沒有遺憾。

溫欣菁知道病人走得很安詳,很感性的分享這段話:「很開心打了那通電話,也讓我沒有遺憾,如果當初沒打,應該會難過一輩子。」舒緩了一下情緒:「真的覺得,有什麼事、做就對了。」

主持早會的德杭師父說,這就是醫人醫病又醫心,「這個家庭起了變化,親子沒辦法每天相處,我們還把親情找回來,就是一種心靈的照顧,非常非常好。」

20181205
撰文:邱蘭嵐
記錄:曾美雪
美術:林秋玫
攝影:李白士

◎更多內容,歡迎您點入→志工早會專頁閱讀。


請加入 LINE@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