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莫忘 921」是 7 月 27 日與上人溫馨座談台中場,台中慈院院長簡守信發想的主題,「台中慈院是在震央,斷層帶就在醫院後面。但問起來,台中慈院 1800 位同仁中只有 13 位受災戶、12 位家人或自己唸過希望工程學校。」

明年 921 即將 20 年,簡院長希望用一年時間找回 921 地震的那些人,一起重整記憶,結合希望工程,讓更多人全面瞭解當年慈濟的承擔。

地震發生當時,簡守信人在花蓮慈院,隔天一早,證嚴法師立刻督促醫院成立救災反應部隊,共 12 位醫師和二十多名護理同仁從花蓮出發,當天傍晚到台中,與師兄姊當晚就進入東勢,第二天分組往埔里,支援埔里基督教醫院、去育英國小義診,至今記憶深刻。


左圖:慈濟人醫會醫師,921當天組成40人醫療團趕赴災區救援。
右圖:玉里慈濟醫院王志鴻院長(濟鴻)替鄉親配藥,並親切地說明用藥方法。


護理師劉菀倩是受災戶之一,19 年前不過是個五專生,「那時學校還在放假,睡夢中忽然間天搖地動,然後全部的人都跑到街上,因為非常緊急,所以鄰居都衣衫不整。」

那段時間還有餘震,菀蒨跟很多人一樣都不敢回家睡覺,只好睡路邊,或土地公廟前的空地,「當下那個心裡,還有些感受沒辦法完全平復。」

等到天亮,劉菀倩才發現,怎麼房子都倒了,有的三樓變一樓,附近加油站整個地層全部崩塌,「印象最深刻的是,半夜還聽到爆炸聲,因為我家斜對面是做饅頭的,要蒸麵頭的時候,因為地震氣爆,他們家是土角厝,有人往生,但是我們家非常幸運,沒有人受傷。」

白天的時候還好,一到晚上,沒水沒電、也沒路燈,竹山延平地區就像鬼城。

19 年了,一講起來還是歷歷在目,「每天在馬路上看到的都是一堆棺木,」講到這裡,菀倩顫抖著,忍不住情緒激動:「身體恢復是很容易的,可是心理受創現在想來都還是很難平復。」
哽咽著,她說重建後,很多人還是搬走了,他們家留了下來,一路上得到慈濟很多幫助,「所以我畢業後,雖然沒馬上到慈濟服務,但是因緣巧合下,慈院有工作時,我選擇來這邊,因為當初受到幫助,希望用我所學、幫助人,雖然沒辦法做到十全十美,還是可以盡我一份心力。」

受人點滴,湧泉以報,現場聆聽的人都紅了眼眶。


左圖:在地震災區設有慈濟醫療站,人醫會醫師正為鄉親治療。
右圖:災區臨時搭建的醫療站裡,有慈濟醫師專業診療,減輕小朋友病痛。

家住南投的護理部督導許琦珍當時讀護專,講到 921,埋藏心底的影像立刻倒帶:「當時十分驚恐,埔里酒廠、大里霧峰一帶交錯紅光、綠光加閃電,一時之間以為世界末日、是發生戰爭或外星人入侵,直到新聞轉播才知道,竟發生災情慘重的大地震!」

慈濟人的身影出現,慈濟善行聽同學不斷提起,「甚至有慈濟人本身是受災戶,仍加入救災行列,有關慈濟的種種在心中灑下種子,終於在台中慈院啟業後,到慈濟服務。」


左圖:志工為災民搬運物資。
右圖:志工安慰災民。

神經內科主任曾啟育那時讀台大博士班,「那時本來就常參與北區人醫會活動,就到台北分會跟師兄姊集合,進中寮,過程中看到慈濟人自動自發、互相補位,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團體,現在再回憶 921 地震,不是存有要誰記得的心, 而是要記得那種不用管理、沒人指揮,卻自動自發、分工合作的初發心。」

左圖:人醫會醫師細心地為小朋友看診。
右圖:花蓮慈濟醫院緊急成立40人醫療團隊前往災區,為受災鄉親服務。王本榮醫師(濟融)正為病患看診。


護理師王鈺涵在慈濟家庭長大,地震當時才唸國小三年級,跟著父母前進災區幫忙建組合屋,從小耳濡目染,漸漸發現自己臉上也有了溫暖的表情,「想用這分溫暖去跟更多阿公阿嬤及病人互動。」

社服室主任林怡嘉是唯一參與台北東星大樓救災工作的同仁,當時她是慈青,唸社工研究所,知道松山區師兄姊在大樓倒塌 15 分鐘內已到達現場,她也跟父母弟弟趕去,「很高興自己是慈濟人,可以是『做點什麼的人』。」


左圖:志工關懷居民入住情形。
右圖:志工24小時供應熱食,撫慰災民的心,也為救難人員補充體力。

「921 震災的救援工作時間長、工程大,回想當時只有一個慘字,全台慈濟人還有 52 個國家會合起來的力量,不問要花多少錢,該不該做,做就對了,我都沒有問,沒有數字觀念。」證嚴法師說,只要有心,可以幫助很多人,不問利益多少,只問救人的目的有沒有達到。


20180727
撰文:福意
記錄:江惠君
攝影:郭以德、陳彩招、許錦鳳、林鳳琪、陳美玲、許錦鳳、范毓雯、林澤楨

◎更多內容,歡迎您點入→志工早會專頁閱讀。


請加入 LINE@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