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花蓮慈院建院 32 周年,當初證嚴法師希望花蓮人能夠及時獲得醫療救治,因而發願蓋醫院。回憶當年法師發願要蓋醫院時,在座弟子都以為師父是要蓋一間診所。

為什麼大家會這樣想呢?台北慈院趙有誠院長曾請教資深菩薩方葉秀英的兒子,早年精舍的點點滴滴,方師姊的兒子提起 1981 年他在服役時,去過精舍,證嚴法師證努力籌辦花蓮慈院,讓他驚訝的是,當時精舍只有七位師父和少數委員,可想而知,要籌辦這麼大間的醫院,困難有多大了,也難怪證嚴法師提起要蓋醫院時,弟子以為是要蓋診所。

趙院長在志工早會分享:「其實當時十分困難,師父不見得自己吃得飽,卻把僅有的物資給苦難人。鳳梨果肉給別人吃,鳳梨心比較硬,留給師父們自己吃......。」


德宇師父也在志工早會分享,一群仁醫、仁護為了後山的醫療,遠從各地來到花蓮任職。

1988 年到院服務的李仁智醫師,為了治療肺結核,不辭辛勞上山下鄉,親自將藥送到病患手上,督促他們確實服藥入口,也跟病患建立深厚的感情。

泌尿科專業的郭漢崇醫師,初期從臺大醫院輪調支援,服務一段時間後就決定留下來。第二年,他和證嚴法師約定要在慈院付出 30 年,今年合約到期,再簽 30 年,發願做到有一天不得已要離開的時候,還要當無語良師繼續奉獻。

早期中風無法行走的病人,需要至少三位復健師幫忙,才能走路。復健科團隊研發行動復健機器人,現在只要一位在旁協助就可以。梁忠詔主任的目標是,希望沒法走路的病人,縮短讓他躺在床上的時間;能夠站起來的,走路的時間越久越好;能走路的,讓他走的越快越好!

花蓮慈院於 2003 年,成功為菲律賓連體嬰姊妹慈恩、慈愛進行分割手術,如今都已亭亭玉立,一位立志要當醫師,一位要當護理師,發揮良能。

  
 

菲律賓大馬尼拉地區,7 月 11 日下了一整天大雨,計順市沓沓倫里淹水嚴重,慈濟本土志工趕去環保站,借出寶特瓶救生船,即時營救 50 人,這艘寶特瓶救生船就是 2009 年沓沓倫發生水災時,慈恩慈愛的爸爸和表舅,急中生智把環保站的寶特瓶分裝兩個成大袋子,併在一起,就成了有浮力的小船,當時救了約三十人。

日前人文志業到菲律賓採訪,拍下這艘船改良後的樣子。


  
 

32 年來種種醫療的愛與奇蹟,德宇師父引述《雜阿含經》:「有四法成就,名曰大醫王者,所應王之具、王之分。何等為四?一者善知病,二者善知病源,三者善知病對治,...謂良醫善治種種病,令究竟除,於未來世永不復起,是名良醫善知治病,更不動發。」

回首來時路,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林欣榮今天在志工早會,對於醫護對病患真誠的付出、醫院志工在各角落膚慰病苦,表達無限感恩,要謹遵 上人的叮嚀,「以人為本,不忘初衷」。

20180817
撰文:崔菊芬

照片影片提供:人文志業花蓮中心 新聞及志為人醫紀錄片團隊

剪輯:李士朝

註1:《心連萬蕊》書中提到:
 上人從事慈善濟貧工作十餘年,貧困者卻是與日俱增,分析貧窮原因,多數「因病而貧」;欲消滅貧窮,必須設立醫院。且東部地處邊陲,交通不便,醫療設備缺乏,民眾生命沒有保障,對高水準醫院的需求尤其殷切。
 上人深感過去所做的慈善工作無形無跡,而生命有限,興建醫院才能延續慈濟的精神慧命於永恆。明知艱難萬端,仍於 1979 年 5 月毅然發起建院,當時慈濟會員不足一萬人。
在既無土地,也缺資金、人才的情形下,其間經歷募款不易的煎熬,土地問題陷入谷底的打擊,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猶疑不信任的眼光;包括醫院接近完工,聘請不到醫師的煎熬、錯綜複雜的管理問題,無情的壓向上人瘦弱的雙肩。
 上人以無比堅定的信心、毅力與勇氣,帶領弟子突破重重難關,一步一履的走出佛教未來的希望。終於,「佛教慈濟綜合醫院」如同地底踊出的寶塔一般,巍然屹立在花蓮美麗的郊原。
如 上人所言:「如果心血有形的話,每一寸土地每一塊磚,都浸染著我們的心血,也都刻鏤著我們最深刻的愛!」

註2:1979/07 證嚴上人正式發起籌建「佛教慈濟綜合醫院」。1986/08 17日,「佛教慈濟綜合醫院」正式啟業。

註3:佛陀以治療疾病為例,說明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:
1.善知病:詳實觀察問題的現象。
2.善知病源:找出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。
3.善知病對治:針對根本原因,探究解決方法。
4.當來更不動發:實施解決方案,解決當下的問題,並徹底避免未來問題再度發生。
將這樣的方法,用在每個人必然得面對的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憂、悲、惱、苦,也就是四聖諦。


請加入 LINE@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!
 https://goo.gl/pXio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