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 年,小孩長大了,從被人照顧成了可以照顧人的「爸爸媽媽」。

暑假,各地的慈青陸續來到花蓮精舍,為期四天的幹部訓練營有六十多人參加,二十年前是小隊輔的陳泊壽,二十年後的此刻擔起了協調爸爸的角色。

一路有「大人們」的照顧、還有證嚴上人的法,陪伴陳泊壽長大,「所以我覺得此時此刻是接起爸媽手中棒子的時候了。」

來自桃園的張惠雯則扮演隊輔媽媽,「昨天跟泊壽學長走在精舍後方,看到很多建築改變,看到很多慈濟脈動的改變,可是我們開玩笑說,這一台電話亭依舊存在。」為什麼電話亭在當年小慈青的記憶中這麼重要?

「以前來精舍當志工,沒有像現在人手一機,所以在用完餐後盥洗前,我們都會趕到電話亭前,打電話回家報平安。」

回想成長中的點點滴滴,惠雯和泊壽在討論,為什麼這次幹訓營要在精舍舉辦,而不是在以往的靜思堂?「我想弟弟妹妹們應該深刻感受到了,因為在精舍不管硬體建築殿堂無聲的說法,乃至所有的人事物、一草一木,這個環境教育的無聲說法,比任何課程更能感動到心裡,尤其是早上的出坡及下午朝山,大家一定感受到衣服濕了又乾、乾了又濕,這是在靜思堂無法感受到的,這就是修行的體驗。唯有留下汗水,自我修行的歷練,才能得到最堅實的果實。」

志工早會上,所有的慈青都在場,張惠雯不時反問學弟學妹,「我一直思考,在朝山的時候拜下去,汗水滴下來其實是吃到自己的嘴裡面,弟弟妹妹有沒有跟學姊一樣的體驗?汗水是什麼味道?鹹的,是鹹的!吞下去是鹹的,心裡面是甜的,它真的是很甜的汗水,這個很甜的感受是來自於師姑師伯、精舍師父跟上人對我們的疼愛與期許。」

慈青 20 年,惠雯真切體會到無常:「最近有幾位早期陪伴的爸爸媽媽離開我們,也更提醒我們,二十幾年前他們在陪伴的時候,不就是現在我們這個年紀?所以現在正是慈青的學長們要挑起天下米籮的時候,不管有沒有回來,我們都很用心在社區裡承擔天下米籮,請上人放心。」

惠雯和泊壽剛上台時,德耘師父還認不出來:「一上來我都不敢認是慈青,真的是好年輕的爸爸媽媽喔!二十年這樣學習,雖然年輕但充滿著智慧與慈悲。」慈濟超過半世紀了,上一代漸漸老去、凋零,德耘師父肯定年輕人接棒非常重要,「如果我們有越多越多年輕人,都在很年輕的時候找到人生的方向,我想這是社會的福報也是自己的福報。」

師父提到早年很多人不知道有慈濟,抽菸、喝酒、賭博、嚼檳榔、KTV「五專」樣樣精,造了不少業卻不自知,「還好及時回頭,不然老的時候就不像樣了。」

年輕就是本錢,人生才起步,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揮灑,「我記得有一次在行腳的時候,慈青跟上人說會幫師公拿菜籃,上人說:『不是喔,你們要挑米籮!』你們很有力氣很有智慧。確實,在精舍修行很不容易,有沒有把你們給嚇到了?以後還敢來嗎?」

全球氣溫還在攀升,沒有冷氣怕會讓很多人適應不良,師父勉勵大家要熟悉環境適應環境,只能學著在沒冷氣、缺資源的情況下與大自然融合。

20180709
撰文:洪素養
記錄:賴薏捷
美術:蔡麗瑜

 ◎更多內容,歡迎您點入→志工早會專頁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