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季節正是綠島觀光季,但在富岡漁港等船的人群當中,詹舒揚和謝昀珊不是要去玩的,他們是人文志業東部中心同仁,要跟人醫會去綠島義診,隨行外景記錄。

從花蓮到綠島,要先搭車南行 160 公里,三小時後抵達富岡漁港,再坐船,如果順風的話,約一個半小時航程。

詹舒揚在等船的時候有很不一樣的心情:「等船的大部份是遊客,要玩的心情其實非常美麗,可是換個角度想,這些路途的距離,如果換做是綠島民眾要去大醫院看醫生,所花費的里程數,不包含等待的時間,就醫多麼不容易。」

到了綠島,醫護團隊開始布置、準備,來了位患者林大哥,見到醫生第一句:「醫生,我找你快兩年了!」為什麼?

原來林大哥要找的是他,麻醉科王柏凱醫師,專長治療神經疼痛,但不是林大哥說的骨科,難怪之前怎麼找也找不到。

林大哥捕魚為生,三十幾年的勞務讓他關節、脊椎積了很多病痛,站個五分鐘就會腳軟,他去台東花蓮看了很多醫師,都看不好。兩年前人醫會去綠島義診,王柏凱醫師當場讓他的疼痛狀況大幅緩解,這次有效的治療對他生活品質非常有幫助。

等一個多月藥效過了,林大哥想再找這位醫生,發現找不到了。

沒想到兩年後,王醫師再度義診來到綠島,「那種歡喜,那種對生命覺得有希望的感受,我們在現場聽到,是會鼻酸的。」舒揚用最忠實的第三者觀察這麼說。

王醫師除了在場做疼痛治療,也到林大哥家指導衛教,因為長期的疼痛是需要在家做復健的。

王柏凱醫師請林大哥記得,第一個他是麻醉科醫師,第二他每星期在關山慈院都有診,詹舒揚體會到病人心裡的踏實:「我感受到,病患覺得他以後的病有依靠了,他知道當病苦時可以去哪裡、可以去找誰?從這樣一個小小的點,看到人醫會長期在偏鄉、在離島的價值所在。」

綠島居民有三四千人,但要看病只有安康診所、綠島衛生所兩處,也只能處理簡單的病,遇到急重症,在台灣本島叫救護車就可以了,但在綠島要叫飛機叫船,當然非常不方便。

東部中心的謝昀珊給大家看這張照片,「中間這位奶奶九十幾歲,曾經因為高血壓或慢性病,坐船後送本島三次。旁邊是她先生,聽不到,另一邊是她女兒有精神障礙的問題,她兒子也聽不見。所以綠島有這樣的家庭,醫療非常不便。」

那麼有誰能守護當地居民呢?

這是陳照隆醫師,在綠島行醫四十年整,可說是綠島的救星,2008 年獲得第 18 屆醫療奉獻獎。他在綠島衛生局主任退休後,更自己開安康診所,繼續留守。

昀珊接著說這個故事:「這個媽媽叫阿妹,三十幾年前,大女兒半夜發燒,嘴唇發紫,婆婆抱去找密醫,結果治不好。凌晨,阿妹去找陳醫師急救,搶救回女兒的生命,現在已經結婚生小孩,阿妹說:如果那時候沒有陳醫師,這個女兒可能已經不在了。」

  
 

一趟義診隨行採訪,感動滿滿,收穫滿滿,「我們真的要珍惜現在擁有的,不要覺得理所當然。」這些都是大愛台珍貴的人文紀錄。

德耘師父感恩有這麼多年輕的菩薩,在採訪過程中見苦知福,「瞭解當地的苦難在哪裡,期待將愛的足跡好好記錄起來,可以啟發更多人的愛心。」

註:陳照隆是綠島人,小學初中都在綠島就讀,參加山地離島醫護人員養成計畫後,考進高雄醫學院,1978 年回到家鄉服務就沒再離開。

20180524
撰文:福意
記錄:吳碧華

◎更多內容,歡迎您點入→志工早會專頁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