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的最後一刻,你想在哪兒度過?

有一天,大林慈濟醫院急診室送來一個生命垂危的阿嬤,她從北部被載回老家,想在家走完最後一程,老人家雖然已經簽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同意書,但是在家裡,阿嬤痛苦得喘到快不行了,家屬捨不得,終究還是叫救護車送急診。

身為第一線的醫療人員,這個時候能做什麼?

「那時候,我們醫護人員就找了一塊相對來講,比較安靜、比較獨立的空間,讓家屬和病人休息,提供阿嬤需要的氧氣、唸佛機,再請師兄師姊幫忙陪伴。」

副護理長李荔芳過去也很懷疑,急診是搶救生命,積極治療為優先,雖然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力推急診安寧療護,但她始終有疑問,為什麼急診要做安寧療護?做得到嗎?「再說急診的環境比較吵雜,並不適合做末期的照護。」

阿嬤既然來了,傷痛不能不理,「我們有空的時候就過去看看阿嬤有沒有什麼需要,家屬有沒有什麼需要,然後跟他們聊一下。」

到最後,阿嬤要回家了,家屬跟醫師與護理師深深躹躬,謝謝大家的協助,「那時候我心裡很震驚,我們有做什麼嗎?」李荔芳反而羞赧,不過就只是聊天而已,

「那時候我就覺得,急診安寧療護,好像我們也做得到!因為我們也是積極的提供病人比較舒適的、有尊嚴的方式,走完最後這一程。」

在急診室最醒目的地方通常貼著「如果不施行心肺復甦與插管治療,請提早告知」,在大林慈濟醫院的急診室還推動安寧四道:「道謝、道歉、道別、道愛」,讓生命畫下一個圓。

急診一向在與死神搶時間,現在也開始學習如何幫助病人,和他們一起平靜的接受生命的必然時刻。

國外研究顯示,末期病人在最後六個月,平均急診三次,台灣醫療便利,臨終病人急診的次數恐怕更多。末期病人一旦發生急性症狀送來急診,醫師如何能忍心不收?因此把病房安寧照護往前延伸到急診,是國際醫療新趨勢。

美國急診醫學會也認定,安寧療護是急診醫學的次專科,重點不在死亡率高低,而是認真看待末期病人的照護品質。

德昕師父十分感恩李副護理長的分享,急診安寧扮演多角色多功能,無為而有所為,一樣真誠感人!

20171122
撰文:福意
記錄:吳碧華
美術:林仁傑

 ◎更多內容,歡迎您點入→志工早會專頁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