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靜思法脈」為佛教,是智慧;「慈濟宗門」為眾生,是大愛。傳承「靜思法脈」,弘揚「慈濟宗門」,由靜思法脈開展出來的宗門,不能偏差也不能偏離。證嚴上人曾開示,佛弟子要了解佛心。「佛」是大慈悲心,來到人世間,希望拔除眾生的苦。慈濟宗門邁向第 54 年,走過人生半百歲月。

2019 年 6 月 17 日,德禪師父在志工早會上,分享《慈濟的故事:信願行的實踐》第一冊「靜思」,談到慧命永續,今天繼續分享第二冊「善護」,慈濟人在外,遇到很多紛紛擾擾,這時要善護自己的道心。

「克難‧慈善」單元,德禪師父分享的故事是:不識字,一心一志。

慈濟功德會成立第四年,在一次偶然機會下,證嚴法師才知道堪稱「募款第一」的靜宏,竟然不識字!

1969 年 6 月,開證法師來到靜思靜舍,當天是貧戶發放日,人潮很多,靜宏忙到一個段落,到辦公室繳善款。

「你師父怎麼稱呼?」靜宏愣了一下,不好意思地說:「我也不知道,我都叫他師父。」

證嚴法師事後得知,問靜宏:「勸募本上有師父的名字,你天天都要用到,怎麼會不知道呢?」

「我沒上過學不識字啊!」 這回答讓上人很驚訝。


「你不識字,那你有一百多個會員,怎麼寫他們的姓名和地址?」

靜宏把勸募本給師父看,裡面姓名筆跡都不一樣,到底是誰寫的?原來,他跟會員說,怕寫
錯名字,拜託他們自己寫。他還指姓名旁邊的圖案接著說,自己回到家裡,還要再加強註記,比如這家有種瓠瓜,就在名字旁畫個瓠瓜;種葡萄的,就畫一串葡萄;家在學校旁,就畫個方格子代表學校的窗戶。

  

上人指著本子問,「這個彎彎的是什麼?」「他是賣雞的,所以畫一個彎彎的代表雞脖子。

樣畫葫蘆的妙方,也有出錯的時候。「有一次帶著上人去看個案,耗費將近一個鐘頭,還找不到地方。靜宏不好意思地回答:我上次來的時候,他家門口有兩個大石頭,現在路重新修過,找不到石頭了。」

上人雖然走了一個多鐘頭,心中還是覺得感動與安慰,「一位不識字的家庭主婦,為了做慈善用盡一切的方法,不是為自己,都是為了做慈善啊!」

德禪師父說:「看到這本書的時候,真的滿感動的,我也在思考,如果換成是我,會用什麼方式去告訴別人?這不是面子的事情,只是要怎樣更加強自己的信心。大家對勸募的觀念,有一些落差,覺得就是要叫人捐錢,但是,在勸募過程當中,不見得大家都有捐錢,可是善念會一點一滴注入對方內心,或許他現在沒有能力捐贈,當有需要的時候,也會願意出一分力量。」


「貧病‧相因」單元,德禪師父分享的是「守誠、守信、守戒」的人物故事。

徐瑞宏虛長證嚴法師兩歲,在他眼中,上人是一位既「正」又「嚴」的師父。

「早年,有一次在精舍和師父談話,朋友來電約用餐。心想跟朋友免不了瞎鬧,於是回對方
:『我在精舍吃飽了』。掛了電話,師父一連說三次『不可以打妄語』,把我點醒,就算善意謊言也不說了。後來每次見面,師父都問還喝酒嗎? 我不敢打妄語,承認睡前喝一杯藥酒,從來也沒想過要戒掉『睡前一杯酒』,直到有人邀他去受五戒。

『我還有在喝酒,可以嗎?』『我們受五戒,你受四戒好了。』這一句話徹底把我警醒,回家後把藥酒倒光光。1978 年皈依師父,法號『思戒』,委員號 86 號。」

  

《善護》一書記錄 1966-1977 年慈濟克難濟貧工作。德禪師父說,如果以十年為一個基準點,小孩子都已經讀到小學三年級,所以,從慈善起家,一路走來多麼不容易!

上人行腳期間曾開示,我們回收 PP、PT、PET,如果混得不好,抽出來的線就會斷掉。「一樣啊,既然我們是同一個法脈,也不會希望脈絡斷掉,所以在外與人接觸互動時,對的話要多說,對自己也是有幫助的。」


「救濟貧困,不能只是象徵性地給予金錢救助,最重要的是『誠』與『正』--不辭辛勞、不怕麻煩、親身訪視,盡最大的誠意,為個案找出苦的根源,善用每一分捐款,給予最適切的救助。」證嚴上人的身教,是弟子最好的教育!


(德禪法師 志工早會開示)

20190713

記錄:魏玉縣
整理:慈泠

◎更多內容,歡迎您點入→大愛閱讀專頁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