證嚴上人在靜思晨語開示時,曾提到兩位非洲菩薩「守志奉道,其道甚大」,一位是慮薇,另一位是格芮楚。

慮薇自己的物質生活不好,為弘法不怕身體病痛,就算跨國賑災,也一樣跟著去,做到最後一口氣,才停了做慈濟的生活。格芮楚,身體虛弱到要人攙扶,在受證的當下,還是堅持要站得好好的,展現堅強的生命。靜思精舍德宇師父在志工早會分享時說,因為這兩個人物故事,想起了南非志業的緣起。

1994 年種族隔離政策廢除前後幾年,南非社會政治不穩定,黃丁霖曾在南非經商居住,之後遷居英國認識慈濟。

「師父,我想要把南非工廠收起來,想回台灣。」「你們當初為什麼會去南非呢?」「南非工資便宜!」「要記得,取當地資源、用當地勞工,假如你們有心用愛付出,去幫助當地人,有回餽就會得到當地人的感恩!」

黃丁霖最後沒有撤離南非,反而在 1992 年號召南非當地台商,正式宣告成立慈濟南非聯絡處,開始進行濟貧救苦工作。

德宇師父進一步分享:「當時台灣有大米,可以捐到苦難地方,我們也藉著大米發放因緣,募了一些舊衣來幫助非洲窮人,不管是白人還是黑人都很感動。最後,因為我們的義舉,化解了心中仇恨,慈濟也為他們舉行和平燭光晚會。

祈福會中,慈濟人也捐贈縫紉機、電熨斗及輪椅、布匹、椅子等等,也計畫訓練黑人擁有水電、裁縫、美髮技術,來維持生活,在場的白人紛紛響應,黑、白衝突消弭無形;黑人菩薩接受到慈濟的理念,也都能拳拳服膺。」

德宇師父也以本土志工慈布為例,身體已經生病還堅持做環保,三位當地年輕人看了,覺得自己好手好腳,可以做更有意義的事,因此在當地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。

「他們的房子很多地方有孔洞,傳法時需要用到投影設備,志工就用布把空隙擋起來,環境雖然簡陋,他們的道心卻非常堅定;有時場地太小,只好在樹下分享,大家在克難狀況下播善種的心,一直都很堅定,到現在,黑人菩薩們都已經能上台分享上人的理念。」

南非第一位本土志工慈蒂依教奉行,她覺得,再窮也要布施一分力量助人,所以會自掏腰包準備零錢,給慈濟關懷的對象,讓他們也有布施植福的能力。德宇師父讚歎,儘管他們的生活依然很困苦,心靈的福田卻很肥沃。

慈濟人在南非興學,也是不請之師。慈濟志工施鴻祺、林天進有次送食物到一所學校,忽然看到一群衣衫襤褸的孩子,從破爛的屋子跑出來,他們走進去一看,這個「學校」沒有屋頂,四面牆也只剩兩面,沒有課桌椅,學生們站著上課。

德宇師父表示,志工看了於心不忍,跟學校討論後,依照當地風俗,用泥土來搭建教室,結果遇到大雨沖蝕毀了教室,志工決定改建磚瓦的建築,沒想到,需要蓋的學校愈來愈多,就開始向台商勸募。

「1997 年開始,7 年時間,蓋了 7 所學校,80 幾間磚房教室,就學率達到 90% 。蓋了學校之後,志工們又想到要給小朋友文具、制服,再來還要供給午餐,因為很多小孩每天只有學校這一餐,是可以吃飽的時候,也可能是唯一的一餐。師兄師姊也慢慢教導禮儀衛生習慣,讓他們飯前洗手,可以拿湯匙、筷子用餐。」

證嚴上人讚歎南非志工菩薩,把當地的人心都帶了起來,讓物質匱乏、心靈貧窮的人,能夠自力更生,而且懂得付出愛心,是最徹底的救濟,也是最寶貴的教育。

「學校建好之後,師兄心想孩子放學後或是假日會到處亂跑,於是把他們集中到自己的製鞋廠,他去買了一些樂器讓孩子學習,同時也教他們靜思語,學習人文。漸漸發現孩子們都在玩,學校教的東西並不懂,開始替他們課輔,幫助這些孩子,轉悲情為亮麗的人生。」

祖魯族人自認是勇士,但發現慈濟人才是真正的勇士,因為祖魯族不敢跨到別人的社區,但是慈濟人卻可以在最危險的地方勇往直前。

多年來,南非本土慈濟人不僅自己做、也帶動慈青參與,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,南非本土慈濟人的精神、威儀、規矩仍然令人讚佩,現在慈青們都已長大,在可預見的未來,南非定是一塊充滿愛心的土地。

(德宇法師 志工早會開示)

20190614

記錄:吳碧華
整理:慈泠

◎更多內容,歡迎您點入→大愛閱讀專頁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