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洋熱帶氣旋「伊代」,三月中旬重創東非三國,被喻為南半球最慘風災,根據聯合國統計,上千人往生,超過 370 萬人受影響;長達 10 天的降雨,淹水近一個月才慢慢退去,不到 40 天時間,又遭遇「肯尼斯」氣旋侵襲。

靜思精舍德(耒曼)法師在志工早會提及,夏季氣旋如此頻繁,其實是敲醒全球暖化的警鐘;證嚴上人兩年前就想幫助非洲大陸,這次「伊代」氣旋的契機,也充分發揮慈濟「濟貧教富」良能。

「教富濟貧,濟貧教富」是慈濟人奉行的理念:「教富濟貧」是用真實的事相做教育。「濟貧教富」並不是在經濟上讓窮困人立即致富,而是心靈上能夠轉貧為富,擁有取之不盡的愛心。

非洲的本土志工,生活普遍貧困,在接受慈濟幫助的同時,也接受慈濟人給予的『法』,所以心靈從貧轉為富有,還能會合人人愛心力量,窮人也能幫助窮人。莫三比克志工,在慈濟的家,自己種菜去供餐,甚至做些手工藝品,做為國際救災的基金。

證嚴上人曾說:「他們立定志向就能提起力量,自立自強,就有希望改變貧苦落後的社會生態。非洲慈濟人跨國關懷,走入貧窮村落,也會看到居民每天漫無目的遊走,或是無所事事。其實他們擁有土地,只要有人引導、教育,提起生活奮鬥的精神,不至飢餓困頓。

所以台語有一句話『骨力』,就是勤奮努力的意思,要從骨子裡發出力量去做事,要勤勞不懶惰,就會有所收穫;如果能將居民的『骨氣』帶動起來,一定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。」

「伊代」氣旋過後,本土志工招募到 510 位志工,人人發願成為慈善種子,承擔重建家園的使命。

德(耒曼)法師感慨,「莫三比克失業率高,也沒有穩定的工作,慈濟賑災團隊提供『以工代賑』機會,讓他們可以養家活口;所以本土志工都認為,在慈濟很好,慈濟教了很多事情,學到如何去付出愛,要如何感恩;拉梅高村的大型發放,就是由本土志工一手包辦。」

寶拉是其中一位本土志工,她形容自己以前是個封閉的人,不喜歡出門,現在願意盡全力投入慈濟,在她努力號召下,有 200 多人加入慈善行列。

那那悠,是一位從首都「馬布多」前來幫忙管理存貨的年輕人,幾乎沒離開工作崗位,甚至以帳棚為家。

36 歲的戴瑪,為了展現決心,將把住在首都的家人都接過來,一起幫助苦難鄉親。

德(耒曼)法師表示,「這般大災難,媒體甚少報導,除了一些慈善團體外,幾乎付之闕如,我們很希望,只要有人看到、有感受到,都能去付出愛。」

南非和台灣幾位年輕的慈濟志工,在莫三比克投入近兩個月時間,證嚴上人擔心他們的體力,希望換人去接班。

「我們很『貪』,貪在『捨不下』,這一群人很需要我們,他們太苦了,我們要跟他們在一起,不要叫我們回去,我們也在貪整個歷史,我們生命投入到這樣的歷史,希望能夠完整參與。我們在東非,看見了苦難,菩薩如何去翻轉這一大群苦難人的生命,我們要做一個見證。請求 上人,不要把我們調回去!」

德(耒曼)法師非常感動,「就是這一分真誠的愛,年輕人發揮生命價值,他們不畏懼種種苦、生活匱乏,而是無私的投入。」

濟貧教富,教富濟貧,小錢也能行大善,回歸當年竹筒歲月精神,人人一點一滴的付出,就可以會合成大力量救人,幫助他們翻轉人生。

(德(耒曼)師父 志工早會開示)

20190516
聽打:吳碧華
整理:慈泠

◎更多內容,歡迎您點入→大愛閱讀專頁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