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床統計,足底疼痛的患者,有八成是罹患「足底筋膜炎」。什麼是足底筋膜?這是一個從腳跟,連接到腳趾的結締組織。這片足底筋膜就像是人體的天然避震器,承受全身重量並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。


足底筋膜炎的成因很簡單,「就是退化」。40到60歲是足底筋膜炎的好發族群,另外,體重過重或是特殊運動者,一直對腳底進行高強度刺激,長久下來已經退化的韌帶、肌腱不斷耗損、鬆掉,最後只剩足底筋膜,來支撐身體重量。

從中醫角度來看,足底筋膜炎的患者,大多是腎氣不足,通常以針灸疏通經絡為主,氣血順暢後,都能獲得明顯的改善。病人在家裡,也可以按壓湧泉穴、承山穴、崑崙穴、絕骨穴、太谿穴,每次10到30秒,能幫助氣血循環。


要讓局部血液循環的更好,中醫師建議使用中藥泡腳方,水溫大約35度左右,每次泡10分鐘,同時按摩小腿肚,一直按到腳跟,除了治療足底筋膜炎,也能舒緩一天的勞累。


大林慈濟醫院復健師蔡明倫,也提供五招伸展運動。以腳滾球緩減痛症、放鬆僵硬肌肉、關節和結締組織。腳趾捲曲運動,可以練習用腳趾抓握毛巾,增強足底肌肉,讓肌肉不容易疲勞、增強耐力。

預防勝於治療,當腳底感到不舒服時,除了避免站立太久,爬山、健行、慢跑運動也要暫停;控制體重、選擇合適的鞋,日常生活中增加足底伸展運動,都是預防足底筋膜炎的方法。

 

詳細內容請看→【志為人醫守護愛】 如履針氈「足」難行 ~ 足底筋膜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