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健保是個寶,這麼方便偏偏有人無福消受。
全台有兩萬多名脊髓損傷患者,常會因為大小便失禁而感染,羞於見人也很難出門,社區義診是他們走出家門的動力。


1987 年慈濟人醫會就開始長期關切傷友,泌尿科醫師郭漢崇甚至義診時,研究創新,以肉毒桿菌療法,解決傷友長期以來的健康難題,不過他說:「傷友其實也算是我的老師,從幫他們檢查治療中,也讓自己的醫術精進。」二十多年,病人變老友。

「脊髓損傷朋友告訴我說,你知道嗎,我坐輪椅十幾年了,今天第一次看牙科!」但即使出門來到義診現場,還有困難,牙醫師黃崇智因此與志工蘇建坤,研發出傷友專用的醫療椅:「第一代差強人意,改良成第二代,主要是脊髓損傷還有殘障教養院民,沒辦法上床。」

街友義診則始於 1998 年,在台北龍山寺為他們做疾病篩檢,幫台北市社會局建立完整的街友資料庫,因為街友複診率高,於是開始一年三節的義診活動。


在中部,紀邦杰醫師是街友義診的靈魂人物,2010 年起,每月固定第三個星期六義診,不用健保卡,不擔心身分曝光,已經是中部街友圈的大事,最多一天義診上百人。

看到紀醫師就像老朋友,邊看病邊話家常,還有街友因為醫師的鼓勵走上正軌,有了固定住所固定工作,嚴格說來早已不是街友,但總在義診時回來看看人醫會老朋友。


2008 年,中區人醫會也開始定期為植物人和教養院院生洗牙。有的沒有反射動作,有的無法溝通,要他們張嘴,如臨大敵。

植物人牙齒結石已久,用一般洗牙工具力道不夠,特別將乾濕兩用吸塵器改裝成強力抽吸器,洗牙過程不但要隨時注意,牙結石別被誤吞了,怕嗆到氣管,還要監控生命跡象。

李彝邦醫師最有經驗:「一個病人就有醫師、牙助,兩個志工幫忙扶姿勢,還要人幫忙打燈、推床,七個志工服務一個病人。」


久而久之,害羞的教養院院生認得了醫師,當你是朋友,會主動問好,甚至給你一個擁抱。


2017 年 9 月 10 日,早上七點不到,屏東東港漁會大門口搭起帳棚,漁會成了專業診所,這是高屏地區慈濟人醫團隊跟東港遠洋漁船外籍漁工,打從2014 年起、每隔半年的固定約會。

目前台灣有六十萬外籍移工,飄洋過海來台灣勞動、生活,人生地不熟,生了病擔心花錢,不一定會去看病。除了東港,從 2003 首場義診至今,台北車站 14 年超過 70 場,新北市板橋車站自 2008 年至今也超過 45 場。


針對來自不同國度的外籍移工,每場至少要 10 到 15 位翻譯志工。一位菲律賓籍漁工索弗洛米歐甚至帶著竹筒前來,也要幫助別人。

人醫仁醫,以心愛人、以術救人、以仁得仁。

延伸閱讀 ↓↓↓
【醫本初衷】誓約的開始
【醫本初衷】走在山間路
【醫本初衷】義診群英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