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產地或市場現在常聽見「格外品」是指不符市場規格,卻依然美味的可食的東西,人們常將醜蔬果跟壞掉、沒營養的劃上等號,因此一群不同系所的大學生決定翻轉這些醜蔬果的命運!

根據聯合國統計,約有三成的作物因賣相不佳,在產地便直接遭到淘汰;有機作物的栽種一年僅採收一次,同樣有很多因其貌不揚,無法在市場中獲得對等的價值。在亞洲,平均每人每年浪費 100 公斤的蔬菜及 80 公斤的穀物。

「醜蔬果大翻身團隊」負責推廣與販售生鮮格外品。「格外有意思」幾個年輕人則以醜蔬果做甜點。不同方式、同樣理念體現格外品的價值。

「如果人都能有高矮胖瘦,那麼蔬果也不該被標準化及規格化。」

因為不符市場期待,外表特殊的蔬果因為天然的多樣性被淘汰!人們很容易因為這樣的刻板印象、不願多花時間處理,便拒絕了天然有機作物,選擇用化肥及農藥生產的產品。

走進有機農田與農夫對話、帶著大變身的格外品到市集擺攤、以醜蔬果製成不同料理…有心人正以細膩的心思引領民眾,因了解而關心這塊與我們休戚與共的土地。

「為了美醜,台灣其實丟掉很多食物,」有機農民許順情現身說法。為了容易賣掉,某些蔬菜需要某些「標準」,像包心菜一顆約一公斤重,炒一次剛剛好,倘若更大更重,可能因為必須久置反而被挑掉,同樣造成浪費。

當生產者與消費者不再只是買賣關係,而是夥伴,台灣農業會有不一樣的未來!

若您也贊同這樣的理念,請不吝給予格外品及辛勤的農民一次機會!

完整影片請看→【年輕人讚起來】我很醜可是我很好吃

實習編輯:慈濟大學  孟圓琦